除了工作没有生活的人: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梦想辉煌的职业生涯
2023年8月29日, 22:03 (更新: 2023年8月29日, 22:47)
© AFP 2023 / NICOLAS ASFOURI除了工作没有生活的人: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梦想辉煌的职业生涯
© AFP 2023 / NICOLAS ASFOURI
关注
评论
“不要成为除了工作没有生活的人”这个标签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极受欢迎,它提醒人们不要过度工作,尽量把自己的生活奉献给工作以外的事情。这一愿望在“996”企业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中越来越引起共鸣。另一方面,当代人更加有理智地对待工作和时间,往往更喜欢个人幸福而不是职业生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询问了心理学家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与中国上班的年轻人进行了交谈。
微博上“不要成为除了工作没有生活的人”这个标签吸引了大约3000万人。讨论是由一位叫“花也”的女孩发起的。她希望大家在个人生活上多花点时间。她在自己的帖子中分享了自己是怎样第一次意识到感觉不适和紧张而原因竟是工作狂的结果的故事。她还提供了一些如何正确处理工作和加班失败的方法。她写道,“终于明白没有树立边界感,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只会耗尽我的精力,效率不高,人也不快乐!我的人生,除了工作,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花时间去做。”
© AFP 2023 / NICOLAS ASFOURI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梦想辉煌的职业生涯
1/2
© AFP 2023 / NICOLAS ASFOURI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梦想辉煌的职业生涯
© Sputnik / Varvara Kotsebuk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梦想辉煌的职业生涯
2/2
© Sputnik / Varvara Kotsebuk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梦想辉煌的职业生涯
1/2
© AFP 2023 / NICOLAS ASFOURI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梦想辉煌的职业生涯
2/2
© Sputnik / Varvara Kotsebuk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梦想辉煌的职业生涯
帖子很快“病毒”般地传播开来,微博上的年轻人开始踊跃分享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呼吁平衡工作与个人幸福。
心理咨询师肖雪萍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解释说:“我认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主要原因。换言之,当物质生活没有匮乏危机时,人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欲望需求和个人享受。而且我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一阶段,现在的年轻人发现‘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必须用来赚钱才能维持生活所需’,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将生活质量和自我照顾提上重要日程。应该说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肖雪萍专家说:“目前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老板以60~70年代生人为主,他们大多是从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生活过来的,顾及不上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生活质量。因此在这一代人的领导下,所有员工都需要跟着他们一起去消耗透支。这也是互联网行业高强度工作的一个原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慢慢会发现工作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还有很多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
住在北京的张萍女士在一家外企做行政管理工作。她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Z世代生活并不轻松,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为了事业的巅峰而牺牲个人幸福并“把生活向后推”。
张萍女士说:“对于我,一个恰巧生在Z时代的人来说,处在这样的时代,获得快乐很难。如果除了工作没有生活,很难没有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健康地存活下去都是问题。因为事业和成功太难了,单凭一己之力很难获得。只能平和地接受自己的平凡,着眼于生活中简单但重要的事情,稳定中求生存。”
当被问到如何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时,张萍女士回答说,她“很难成功”。 找到平衡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诚实、开放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弱点。
她坦言道:“我也只能勉强维持平衡吧!前提是没有突发事件发生。我允许自己阶段性的疲惫和困乏,且坦然接受,甚至偶尔的摆烂也是存在的。然后调整,通过在音乐的氛围下,打扫房间,或者抄抄书写写字,净化一下心灵,然后泡上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或者茶饮,洗涤一下心灵,就会感觉重生了。”
生活在上海的白领周越认为,她这一代人工作态度的转变是因为Z世代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现实中残酷的内卷文化是无用的。
周越女士说:“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出现了一些变化,逐渐意识到‘内卷’没有太大的意义,拥有自己的生活、保持身心健康是更重要的。毕竟努力工作赚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不能为了工作而忽视生活。”
为了寻求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和谐,周越尽量投入更多时间休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管已经工作了一天很累,但这有助于缓解累积起来的压力。
她说:“我基本上可以维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缓解工作疲劳的方式有很多,我喜欢跟大自然多接触,比如到公园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候也会看一些娱乐节目、电视剧,跟家人朋友聊聊天,一起吃一些美食。这些方法都可以帮我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
心理学家肖雪萍认为,虽然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如何实现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但实际上,成功的人很少。
她解释说:“虽然现在社会广泛讨论这一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做到兼顾工作和生活。这只是一种呼唤,也是一个开始,未来还需要全社会所有人慢慢去达成共识,即人需要照顾自己的内在和享受生活,意识到有很多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
这种新趋势与几年前在中国出现的所谓“躺平主义”现象非常吻合。当时是因为人们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感到厌倦,而且需要24/7去工作才能在大城市立足。
这种思维方式建议选择简单的工作,避免辛苦的工作和实现不可能的目标,进行合理消费并尽量减少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