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加大刺激经济增长力度

© AP Photo / Xinhua中国将加大刺激经济增长力度
中国将加大刺激经济增长力度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8.07.2022
关注
中国央行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的最新表态。易纲表示,尽管中国经济仍然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强大负面压力,但通胀率仍能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专家们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要实现既定的 GDP 增长目标将非常困难。
上周中国官方公布了第二季度的经济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显示,中国GDP 同比增长仅为0.4%。工业生产仅增长 3.9%,虽然曾预计增长 4%以上。不过零售销售则表现出了 3.1% 的良好结果——高于预期。但总体上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很弱。
中国政府提出了到年底确保GDP增长5.5%的任务。然而,现在许多全球智库和投资公司都改变了自己先前的预测。世界银行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估值大致相同(4.4%)。高盛则更为悲观:银行分析师认为中国GDP增幅不太可能超过4%。摩根士丹利甚至预测,到今年年底的增长不会超过2.3%。
中国官方表示,政府没有对今年的预测和增长目标进行任何调整。他们多次强调,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5 月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持 GDP 增长的措施。这里指的是“33条政策措施”,涵盖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六大方面。
中国股市对首次公开募股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9.07.2022
中国股市对首次公开募股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然而,重要的是要明白,2022 年 GDP 增长目标是由有关部门制定的,当时中国新一波 COVID-19 疫情还没有出现,欧洲的局势也很稳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因此很难实现此前的目标。陈凤英专家说:

“我认为应该淡化5.5%的目标,因为这一目标设定时既没有国内反复无常的疫情,外部也没有爆发俄乌冲突。随着国际环境复杂化,全球通胀日趋上升,以及出现各方面意想不到的情况,我认为IMF以及其他国际机构最新调整的4.4%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更加符合现实,且应该能够实现。我们可以看到,6月社融和M2持续增长,通胀数据在3%以内,货币政策稳中有放,应该说中国经济的这一个周期与国际还是不太一样。”

过去几年,自全球 COVID-19 疫情爆发以来,外国金融家和专家经常指责中国过于谨慎的货币政策。在他们看来,似乎中国经济需要更严格的激励措施来保持其增长。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利率,而美欧则维持着超低甚至负利率。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国经济在2020 年实现GDP 2.3% 的增长。而美欧则出现了衰退。过度的货币刺激会导致通货膨胀。今天美国正遭受40 年来最高的价格上涨。美联储开始加息。西方专家再次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表示不满:他们说利率太低,导致资本外流。陈凤英就此评论道,北京正在推行完全稳健的货币政策,只是中国的经济周期完全不同。陈凤英专家说:

“中国的货币政策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收紧,当时是基于前期货币发放和房地产等问题的考量。而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基于新老基建建设的需要,地方财政开始逐渐放松。与国际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提前了约一年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我国货币政策依然在宽松,甚至还出现了利率相对下调的情况。这正是因为周期不一样,市场增长也不一样所致。比如美国2021年GDP增长为5.7%,主要是下半年增速较快,欧洲也是如此,而中国在2021年经济则是上半年强劲反弹,下半年有所下降。”

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旨在刺激经济的财政措施当然为商界和企业释放了2.64万亿元。这是国家为那些受到疫情和其他负面因素造成的危机打击特别严重的行业提供的税收减免和其他财政福利的总和。此外,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能刺激GDP增长。但是问题来了:从哪里获得资金?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还在下降。房地产市场正经历困难时期。如何补充国库?
中国政府建议扩大地方政府债券的额度。仅6月份地方政府就发行了1.41万亿元的债券,而全年额度约为3.65万亿元。这意味着信贷供给的扩张再次被用来重振经济。陈凤英专家认为,不应再依赖房地产市场等旧的增长动力。陈凤英专家解释说:

“当前我国房地产发展已经达到高点,基本不可能再有更高的突破,只需要继续健康发展即可。从地方的角度来看,投资需要新亮点,即目前主要强调的新基建和数字经济领域。而十四五规划的首批任务(105个项目)是地方政府必须落实的。另外,经济不是仅靠一个产业或项目就可以带动,还需要不断出台包括‘东数西算’等新项目来刺激经济,帮助地方拓宽投融资渠道。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亮点集中在新的高端服务和高端制造方面,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2008 年的经验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克服危机、保持增长创造强大动力,然而信贷规模的扩张也可能在经济中造成长期问题——过度杠杆化和根本性失衡。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必须严格控制现金流量,以便刺激措施发挥于特别需要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中国政府明白这一点,因此优先投资数字化和所谓的新基础设施,以及基础研究。为此中国计划在未来五年花费近 1.5 万亿美元。
米切尔∙麦康奈尔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6.07.2022
为什么华盛顿急于通过与中国竞争法?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