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了。鉴于自9月10日以来福建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02例,许多中国人想知道该如何度过他们的“黄金周”。
9月14日上午,胡锡进微博主页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其中谈到了防疫措施和就地过节政策。
“…防控当然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同时一定要科学防控,追求精准。出于惊慌搞扩大化的‘以防万一’则是不对的。人们还要生活,那么多旅游和相关服务业的从业者需要挣钱,这一切不能一勺烩了。我们必须追求平衡,动态清零就是要保护生活,让生活在尽量少受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安全…”,胡锡进写道。
公众的反应
老胡的言论在评论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厌倦了“新现实”负担的中国人支持他的呼吁。
“如果继续倡导‘就地过节’,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太大了,酒店、航空、旅游等等。实际上一年多来,防疫工作者付出的努力就是希望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如果一有疫情,全国跟着一起居家隔离,那他们研发的疫苗,生产的核酸检测药剂,口罩都变的毫无意义”,微博用户“xunsir10086”写道。
“这次支持老胡,不能因为福建三个地级市的疫情,全中国都停摆。修高速、造高铁、飞机、大巴车最终都是要有人消费才能支撑的”,微博用户“Lexus0620”认为。
“这疫情没有个十年八年的根本不会消失,有可能永远不会消失,难道我们永远不回家过节?现在都在倡导疫情常态化,我们应该积极打疫苗,返乡或者旅途的过程中做好防护,而不是一刀切的不流动,不出去!”,微博用户“b506c23”写道。
待在家里还是上路?
到底是上路和支持家庭旅游更重要,还是帮助医疗保健系统和待在家里更重要,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全世界不是道听途说关于感染传播的经济后果,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谈论某些领域。
2020年,全国旅游人次已降至28亿人次,旅游收入仅有2.23万亿元。而且这是在中国迄今都没有恢复入境游的情况下发生的。
2021年,在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导致全国确诊病例重新出现以及对病毒采取零容忍政策的背景下,旅游业再次首当其冲受到疫情的经济冲击。
为了遏制感染的蔓延,中国的各省(区、市)发布通知,建议人们不要在国内旅行。一些省长呼吁只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另一些省长则请求人们避免跨省旅游。
因此,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国内游人次下降至18.71亿人次,而国内游总支出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40%,为1.63万亿元。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李长安教授认为,在此背景下,胡锡进对国家经济和旅游业状况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胡主编的观点,即在不放松疫情的情况下保持原有的出行计划。因为当前虽然疫情不时在局部地区出现反复,但是总体上仍然在可控的范围内,没有对全国的大局产生较大影响” ,李长安指出。
此外,旅游业为中国 10% 的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该部门直接雇佣了 2825 万人,间接雇佣了 7997 万人。 而且,虽然旅游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何保持平衡而不使感染与客流一起传播,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毕竟,不出现“治此毁彼”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这种平衡是比较难把握的。众所周知,疫情的传染性非常强,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导致一个地区的经济停摆。因此目前来看,我认为还是应该把防控疫情放在首位。毕竟若是疫情严重,可能后续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当然,防控疫情也不应该过度紧张,当前中国的防疫体系相对比较完整,经验也比较丰富。过去几次疫情的反复,虽然对中高风险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对全国范围的影响较小,而且我们在短期内控制局部疫情蔓延的效果也都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低风险地区可以适当兼顾发展,同时做好防疫和经济发展工作”,李长安认为。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一旦新一波本土疫情爆发再次得到完全控制,旅游业将得到恢复。中国监管机构认识到该行业的重要性。比如,8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甚至发布了展示政策灵活迹象的通知,允许无中高风险的省(区、市)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以旅游为目的离开中国仍然被禁止。不过,麦肯锡分析师预测,出境游将在 2022 年下半年或 2023 年上半年得到恢复。国际航班的恢复时间和速度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医疗保健部门的效率。
中国加快疫苗接种进程令人印象深刻,迄今已接种超过 15 亿剂。中国专家们认为,按照这个速度,中国在 2021 年底前即可实现群体免疫,这将消除旅游业营业正常化的几乎所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