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在集中力量抗击疟疾,为此使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杀虫剂灭蚊网,土地排水以及寻找新药物灭蚊。
实质看,新方法很简单:核辐射使雄性蚊子失去生殖能力,它们在与大自然中的母蚊子相遇时,不能再繁殖了。
俄罗斯学者、顿河国立技术大学“生物工程和兽医医疗”系副教授、生物科学博士亚历山大·耶夫休科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此方法安全有效,但可能造成负面后果。
他说:
“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人和环境都是无害的。但应该明白,对雄性蚊子绝育,解决各种昆虫问题,可能对繁育造成影响,这取决于具体品种的生物特性。其中,巴西有过打击蚊子的负面案例。尽管他们使用的不是辐射方法,而是对蚊子进行基因改造。基因改造后的雄性蚊子放入自然环境后,开始阶段的实验表明,蚊子的数量确实减少了。但一段时间后,种群完全恢复了,不仅在数量上,而且还扩大了区域。”
当然,蚊子种群活动区域扩大,也许与实验没什么关系,或是其它要素起了作用。但事实归事实:种群恢复了。据分析,雌性蚊子学会了区分绝育雄性蚊子与正常蚊子,不再与它们进行交配。
生物学家认为,“重要的是保持平衡。要知道,完全消灭蚊子并非是好主意。这将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很多食虫物种将失去食物来源,作为雌性蚊子的传粉媒介数量将减少。”
此外,蚊子幼虫是相当有效的过滤器,对水有净化作用。
应对疾病传播者
亚历山大·耶夫休科夫强调:
“蚊子是疾病传播者,中国抗击蚊子综合方法意义重大。其它国家,比如战胜疟疾的乌兹别克斯坦、阿根廷等很多国家,也经验丰富。”
据世卫组织评估,全世界因蚊子传播疾病(寨卡热、登革热和疟疾)导致每年70多万人死亡。2021年,世卫组织承认,中国已是无疟疾国家。
据耶夫休科夫向卫星通讯社介绍,上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已在研究此类方法,其中包括苏联。
他说:“曾有名叫亚历山大·谢列布罗夫斯基的学者,研究出类似的方法。开始时,并非针对疾病携带者,而是农业害虫。我国用这种方法解决苹果蠹蛾,而美国针对的是麻豆蝇。这些实验都相当成功。”
同样问题,不同路径
据耶夫休科夫介绍,类似消灭蚊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部分正在研发,另一些是假设。
他说:“已经研发出来的方法中,有生物法,比如利用水中之鱼。有的鱼类,可以吃掉大量的蚊子幼虫。此外还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法。它们是包括蚊子在内的各种节肢动物细胞内的寄生虫。雄性蚊子感染后,与没有感染的雌性交配,将无法繁殖。”
据耶夫休科夫介绍,还可以使用微孢子虫。这是一种单细胞蘑菇状生物,寄生在各种昆虫体内,导致昆虫绝育,或宿主死亡。当然还有其它菌类,对昆虫来说是致命之毒。
中山大学同样设立了“蚊子工厂”,大规模“生产”绝育蚊子。中国计划每周出厂40000 - 5000 万只绝育蚊子,为应对发展中国家的蚊媒疾病和国际公共卫生问题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