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介绍说,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得到有效改善。像野生大熊猫、藏羚羊、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关于目前大熊猫数量增长的情况,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介绍称,80年代的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显示,当时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只有1114只;2011年开始的第四次大熊猫野外调查显示,野生大熊猫数量已明显恢复,达到1864只。另外,圈养大熊猫1990年时只有104只,到2020年年底已经达到633只,是1990年的6倍多。
早在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宣布,大熊猫将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其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IUCN制定的《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将物种受威胁程度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9个级别。
原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世界自然基金前首席科学家范志勇近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评价大熊猫保护成效不能只看种群数量。目前大熊猫的栖息地割裂化、破碎化严重,长远来看仍然不利于这个物种的长久生存和自我繁衍。
关于目前大熊猫数量增长的情况,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介绍称,80年代的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显示,当时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只有1114只;2011年开始的第四次大熊猫野外调查显示,野生大熊猫数量已明显恢复,达到1864只。另外,圈养大熊猫1990年时只有104只,到2020年年底已经达到633只,是1990年的6倍多。
早在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宣布,大熊猫将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其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IUCN制定的《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将物种受威胁程度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9个级别。
原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世界自然基金前首席科学家范志勇近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评价大熊猫保护成效不能只看种群数量。目前大熊猫的栖息地割裂化、破碎化严重,长远来看仍然不利于这个物种的长久生存和自我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