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太空的成功使美国惶恐不安

© AP Photo / Zhang Gaoxiang俄专家:中国为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俄专家:中国为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6.07.2021
关注
美中贸易对抗早已转移到技术和地缘政治领域。现在,华盛顿把北京在技术领域的任何进步都视为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与冷战时期的核军备竞赛类似,在冷战2.0时代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技术竞争。其中,西方媒体报道了美中两个大国必然要到来的太空竞争问题。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反卫星武器(ASAT)为何吓到美国,了解中国为何在技术成为竞争优势和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的条件下仍继续向本国科技公司施压。此外,我们将介绍为什么欧洲不力争加入美中对抗轨道,却相反想与北京合作。最后,我们将从中国和澳大利亚在非洲利益交叉的角度来观察两国之间的对抗。

俄专家:中国在“天和”核心舱的任务促进世界航天的发展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5.06.2021
俄专家:中国在“天和”核心舱的任务促进世界航天的发展
中国在太空日益增长的野心令人感到惶恐——这是美国《国防》杂志(National Defense)一篇文章的标题。华盛顿在太空中看到的来自中国的主要威胁是中国发展反卫星武器的可能性。《国防》杂志指出,中国将太空视为军事行动的可能空间,并承认把通过进攻或防御手段取得优势作为太空军事行动的目标。中国创建了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其中设有太空部队。整体而言,战略支援部队不仅负责太空,还负责网络战和电子战。中国在最严格的保密状况下,成功发射了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尽管它的技术特性鲜为人知,但《国防》杂志写道,它可能类似于美国的X-37空天战斗机(X-37B Space Plane )。我们再次想起了中国实践十七号卫星(SJ-17)。据说,这颗卫星进行了几次奇怪的机动,可能收集了有关太空中其他卫星的情报信息。实际上,《国防》杂志承认,尚未收到中国实践十七号卫星接近其他卫星的消息。但该出版物指出,鉴于中国在太空中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建造本国的空间站到月球探测计划——中国的军事野心亦随之增长是完全可能的。《国防》杂志注意到了中国在地球上建设太空防御基础设施的活跃度。其中,在新疆库尔勒市附近正在建造大型设施——据推测是军用太空激光器,也将瞄准太空中的美国物体。未来,中国将越来越多地在提高本国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情况下看待太空作战。尽管文章整体上耸人听闻,但《国防》杂志仍然提供了一个相当理性的解决方案。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之所以加强太空防御能力,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来自美国的不对称威胁。而这种机动迟早可能导致紧张度不受控制地升级。《国防》杂志最后写道,因此,为避免可能发生的事件,有必要在太空军事化问题上恢复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中国从澳大利亚手中夺取了非洲采矿业。报道中举出刚果共和国和喀麦隆为例来说明问题。澳大利亚圣丹斯资源有限公司(Sundance Resources)、赤道资源公司(Equatorial Resources)和科瑞矿业公司(Core Mining Congo)的许可证突然遭到吊销。原来,刚果当局向中国几个公司发放了开发一流矿床的许可证,取代了他们。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喀麦隆和几内亚。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对非洲各国政府青睐中国公司的解释是财务动机。例如,将取代澳大利亚圣丹斯资源有限公司的中国小图公司(AustSino)承诺在喀麦隆的克里比建设一条510公里长的铁路线和深水港。中国约占向刚果和喀麦隆发放贷款的80%,而且贷款额高达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与国际金融机构同意只有在某些国家进行深度改革后才能发放贷款不同的是,中国不设定这样的前提条件,发放贷款相对容易。而且,中国通常不要求直接归还贷款。取代这一点的是,只需要允许中国各公司在原料部门运营即可。此外,中国准备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作为获取这些国家资源的交换。对于非洲贫困国家来说,这是改善本国经济状况和确保发展的良机,但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个坏消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最后说,堪培拉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局势越是紧张,中国把澳大利亚公司排挤出第三国市场的努力就越强烈。


斯洛文尼亚希望中欧投资协议取得进展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2.07.2021
斯洛文尼亚希望中欧投资协议取得进展
《华尔街日报》援引欧洲工业圆桌会议(ERT)代表们的话报道,欧洲商界不想与中国关系破裂,而是赞成发展合作。在美国早自特朗普时期起就主张与中国完全脱钩并限制美中伙伴商业合作的情况下,欧洲领导人长期以来都在努力保持更为中立的立场。然而,最近布鲁塞尔政界越来越经常对北京发表严厉的言论。欧洲商界警告:需要保持战略自主,不追随美国对华政策,保持实用主义合作。瑞典投资公司银瑞达集团(Investor AB,又译投资者集团)总裁、爱立信集团(Ericsson AB)副主席雅各布·瓦伦堡(Jacob Wallenberg)指出了中国方面为迎合外国商界而采取的某些步骤。中国正在提高银行业、保险业和其他一些行业的开放程度。也许中国目前的营商环境还远未达到完美,但在瓦伦堡看来,中国仍在进步,这也是西方商界施压的部分结果。他认为,需要继续推动中国提高开放度,协调营商条件。但他认为,因国家安全考量而拒绝与中国公司合作是一个凭空编造的理由。因此,他说,爱立信集团可以在自己的网络中使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的组件,而不会使它们总体上面临安全风险。《华尔街日报》最后写道,由于瑞典当局对华为的禁令,爱立信集团在中国的未来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但中国市场仍是爱立信最重要的市场。


中国正在扩大与科技公司的斗争。英国《金融时报》(FT)指出,在“滴滴出行”(Didi Chuxing)应用从国内应用商店下架后,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国家网信办、国信办)宣布了一系列新的调查。这一次,监管部门的关注焦点是“运满满”、“货车帮”等卡车租赁应用。像“滴滴出行”这样的平台被禁止注册新用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出,各公司在网络安全和用户个人数据保护领域存在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新的调查已经引起股市大波动。“滴滴出行”的主要投资者软银集团(SBG)市值下跌5.4%,而阿里巴巴和腾讯在香港的股价分别下跌2.9%和3.7%。“滴滴出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两天后股价下跌5.3%。“滴滴出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以来中国各公司在纽约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目前,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向各公司发出明确信号:它们可以进入外国股市,但首先必须理清家务,也就是中国用户数据的安全。由于数据被视为是国家财富,没有人对数据拥有比国家更大的权力。这并不是中国科技公司第一次受到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2021年上半年,34家中国企业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时共吸引了创纪录的124亿美元。《金融时报》最后写道,但是,这些公司在资本化过程中遭受了超过60%的损失:他们的股票价格跌破了发行价。

(卫星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