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内中国能否赶上美国

© Fotolia / Leungchopan10 年内中国能否赶上美国
10 年内中国能否赶上美国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8.06.2021
关注
中国网络实力落后美国十年。这是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发布的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其作者认为,尽管中国在网络攻击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中国自身网络的安全水平较低。

IISS 研究在评估各国网络空间实力时使用了许多参数,从经济数字化水平到军工体系 中IT 资源整合的水平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攻击的能力。最终,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将各国分为三个梯队。在第一梯队,作为领导者,除了美国没有其他国家。第二梯队是中国、俄罗斯、“五眼联盟”中的美国盟友以及以色列。第三梯队是曾经一度领先但如今已经落伍的日本、印度等IT国家,如今它们已与朝鲜、伊朗和越南处于同一层级。

A Kunpeng 920 chip is displayed during an unveiling ceremony in Shenzhen, China, Monday, Jan. 7, 2019. Chinese telecom giant Huawei unveiled a processor chip for data centers and cloud computing as it expands into an emerging global market despite Western warnings the company might be a security risk.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06.2021
中国看到了在芯片领域超越美国的机遇
报告存在一定的政治偏见——分析偏向于网络空间的攻击行为。美国一再指责俄罗斯和中国进行黑客攻击。但是,没有提供攻击活动的任何确凿证据。莫斯科和北京否认这些指控。IISS报告称,中俄两国在加强攻击能力的同时,并未对自身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给予应有的重视。研究还称,美国也以应有的方式保护自己的网络边界,同时准备对对手进行高精度的网络打击。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美国在 IT 技术的发展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在网络空间发展自身能力和实力方面落后美国十年。

尽管这份报告存在偏见,但其中的确也不乏其合理的东西。正如中国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的那样,中国在高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当谈到基础研究和开发时,就会出现问题。刘兴亮专家说:

“我国目前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在应用层面,而弱势则体现在上游基础科学,即‘卡脖子’领域。这也是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被美国制裁后会出现问题的缘由,因为我国在上游领域,包括在一些硬科学、硬科技方面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芯片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南华早报》此前报道称,华为CEO任正非承认,中国在科技方面仍有很多值得向美国学习的地方。在他看来,尽管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但美国仍应被视为老师。华为负责人坚持认为,在困难时期公司必须保持对外开放,保持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提供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产品。

华为问题确实可以作为证明中国落后于美国的例证。尽管该公司在通信和电信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华为设备在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网络占超过 40%。然而事实证明,没有美国技术,华为已经很难度日。这里指的是芯片——在美国禁止华为供应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之后,华为被迫将其廉价智能手机部门荣耀出售。至于软件——面对在使用安卓系统遇到的问题,华为迅速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该公司还依赖美国提供许多其他微电子元件。

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技术依赖的问题。今年春季通过的新的五年计划将优先发展本国基础研究和创新。去年有报道称,中国计划在2025年前拨款1.4万亿美元用于新技术和新基础设施的发展。顺便说一句,在某些领域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已经领先于美国:例如,在移动支付方面。刘兴亮专家就此评论道:

中国人出现了投资房地产的新机遇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3.06.2021
中国人出现了投资房地产的新机遇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带来了足够宽阔的市场空间。而且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否则我们在互联网科技的下游应用层面也不会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比如在移动支付等方面,我国实际上是超越美国很多年的。在这些涉及应用和接近消费者的领域,我国一直有着优势地位。而在距离消费者越远、越接近基础科学的领域,我国的缺点则会明显一些。可以说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其实都比较突出。”

无疑,中国目前正在快速增强自身的科技潜力。去年中国的科学论文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中国在全球科研总量中的份额为 19.9%,而美国则为 18.3%。在质量上中国的论文尽管仍然不如美国,但差距不是很大。在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 1% 的科学论文中,美国占 29.3%,中国占 21.9%。

然而,美国公司进行的基础研究能转化为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产品,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成就。例如,谷歌拥有安卓和机器学习平台 Tensorflow。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工智能专家都在使用它。顺便说一下,脸书有一个类似且同样受欢迎的平台。中国已尝试开发自己的开源产品,如 飞桨(PaddlePaddle) 机器学习平台。但即使在中国开发商中,它的需求也不大。华为现在已经发布了自己的开源鸿蒙 2.0 操作系统。尽管如此,在专家刘兴亮看来,短期内赶超美国是不可能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说:

“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任务,短期内不太可能完成。应用层面的发展或许还可以靠突击,但是基础科学不行,因为它的发展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也知道‘卡脖子’领域存在差距,但就是赶不上的原因。未来,我个人预计,在3-5年或者7-8年间追赶上是有些困难的。”

但从中期来看中国完全有机会取得成功。毕竟现在能让美国人骄傲的成果——最大科技公司以及重大发现,往往是由非美国国籍的人完成的。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是中国人。斯坦福大学的李飞飞走在当今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的前沿,并在五角大楼的 Maven 项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根据美国智库马可波罗在保尔森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华裔是美国科学的贡献者。因此,在最大的年度行业盛会——神经信息处理系统进展大会上发表的论文中,有一半以上是由美国研究机构和公司员工撰写的,包括谷歌、微软研究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这项工作中,30% 是由中国研究人员完成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中国接受了中等教育,然后来到美国攻读硕博学位。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吸引世界上最有才华的专家。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中国科学家中,十分之九仍留在美国工作。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趋势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