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还是秩序
几十年来,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一直倍受世界富豪们所青睐。许多大型国际组织总部也位于此地。旅游业在瑞士联邦共和国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一席---占总收入的六分之一,而日内瓦正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
如今,旅游业收入面临风险。原因就在于禁穿尼卡布的法令。
西贾布是一种遮盖头发的面纱,而尼卡布则遮盖整个身体。不同的穆斯林国家及社群对着装的要求也不尽一致,一些地方要求必须穿戴尼卡布,而另一些地方的穆斯林,如生活在俄罗斯的穆斯林,则只需穿戴西贾布。绝大部分的伊斯兰权威神学家认为,尼卡布属于民族服饰,而非宗教服饰。
然而,传统的欧洲人并不关心这些细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各国对于穆斯林着装问题就争论不休。据说,穆斯林着装影响穆斯林们真正融入社会。
现在,瑞士的立法者们也持同样的观点。瑞士的一些州已经禁止穿戴尼卡布。如今,他们打算在瑞士全国执行禁令,三月初瑞士将举行全民公投来最后定夺。
实施尼卡布禁令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问题。禁令支持者们认为,欧洲发生的恐怖袭击中,绝大多数都是由穿着尼卡布的伊斯兰妇女实施的,这些穿尼卡布的伊斯兰妇女也因此被称作黑寡妇。出于安全考虑,一些穆斯林国家也禁止尼卡布,如突尼斯和摩洛哥。
禁令反对者的反驳意见为:首先,该禁令从根本上违背了信仰自由的权利。其次,佩戴尼卡布的女性很少见。瑞士司法部长表示:“瑞士没有蒙面的问题。这里只有大约20-30%的女性佩戴尼卡布。”当然,司法部长所指为瑞士联邦共和国公民,而非旅游者和移民。
欧洲人士的恐慌
瑞士司法部长所言并未使瑞士人安心。根据社会学家提供的数据,近十年来,瑞士的穆斯林从人口总数的5%增加到了15%左右。人口学家预测,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增长,那么本世纪末瑞士将成为一个伊斯兰国家。
这样的状况使原住民非常不安。调查显示,约65%的人不愿意让伊斯兰教成为和新教、天主教同等的官方宗教。超过80%的人非常担心“基督教价值观的未来”。
叙利亚战争中,有瑞士公民支持恐怖分子并参战。这样的消息让瑞士人忧心忡忡。2016年特警们发现非法武装分子中有73人持瑞士护照,这让瑞士人更为恐慌。甚至在瑞士境内也发现有极端分子。
十年之后,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也谈及这个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禁令并未取得成效。相反,宗教人士被纷纷激怒。他们中有不少人反对政府的这项禁令。与此同时,法国议会有意通过保护共和价值观的提案。根据该提案法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宗教社团的管理,加大力度打击宗教极端主义以及煽动仇恨的言行。例如,超过1万欧元的境外汇款必须申报。此外,法国政府还将强化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该提案的其它内容也可能涉及宗教社团的活动。
欧洲议会议员埃尔兹别塔·克鲁克在一份致欧盟各国首脑的声明中表示:“我们,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和瑞典,都是欧洲穆斯林化的见证者。穆斯林基本上居住在市郊的封闭社区,事实上不受法律管辖。这些穆斯林社团遵循的是伊斯兰教法典,各穆斯林家庭所纳税款也相应为伊斯兰税项。”
根据法国对内安全总局提供的报告,共有150个城区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所控制。警察根本无法涉足。只有在军队掩护下警察方能进入这些区域。
很多时候,尼卡布问题如同催化剂,引发欧洲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除法国之外,比利时、奥地利、丹麦、拉脱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国也禁止佩戴尼卡布。而德国、荷兰及挪威则实施特定情况下的禁令。
无解悖论
如何实现穆斯林社团的欧洲一体化,对此欧洲各界至今尚无定论。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尼卡布面纱禁令问题。在审理法国尼卡布面纱禁令一案时,欧洲人权法院的裁定结果便是明证。2014年该法院作出了模棱两可的判决。一方面,法院承认面纱禁令不会改善公共安全状况;另一方面,法院判决称尼卡布有悖于公民国家准则。
这场辩论至今仍甚嚣尘上。全球疫情发生以后,宗教人士满怀希望,以为各国政府会取消禁令。然而事与愿违。新法令规定,法国与比利时的穆斯林妇女将被处以双倍罚款,如果她们被发现没带口罩(135欧元),或者遮盖了面部(150欧元)。此后,穆斯林们开始谴责欧洲的双重标准。
由此看来,全球疫情加剧了穆斯林与各国政府间的矛盾。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学家罗曼·隆金认为,目前还不太可能解决这个矛盾。
他预测说:“欧洲在对待宗教人士的问题上不太谨慎,由此将会产生的后果就是在欧洲出现一个全新的、统一的穆斯林地下组织。”
他认为:“限制宗教的外在表现形式完全出于意识形态动机。因此,各国政府颁布禁令的举动中含有反宗教的意味。”
类似举动只会加剧局势的恶化。如果瑞士禁止佩戴尼卡布,这或将引发更为剧烈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