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美国心理学家对比了数对庆祝结婚25周年“银婚”的夫妇,证实了民众的观察。研究作者认为,在长期近距离的共同生活中,夫妻两人会下意识地模仿对方的行为举止、动作和表情,并逐渐发展出相似的面部特征。从那时起,共同生活久了就会出现“夫妻相”的说法变得理所当然了。
然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的更大型的分析研究使这一说法再次成疑。
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科辛斯基和同事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文章中指出,虽然1987年的研究成果传播甚广,但当时的研究只比较了12对夫妇,当时获得的结果也从未用更严肃的样本进行验证,所以科学家们提议研究517对夫妻(异性恋,白种人)的照片,比较他们在结婚第1年和20年及69年后的脸。
此外,对比中不仅听取了153名志愿者的客观评价,还采取了VGGFace2现代人脸识别算法,算法比人的人脸识别能力更高。研究结果表明,长久生活在一起的夫妇之间相似程度并未提高。并且,志愿者和算法都一致认为这些夫妇的相似度比随机配对的两个人相似度高,这或许能说明外貌会影响人对伴侣的选择,但与此同时,相似度并不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