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用户的个人数据的确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偶尔会有数据泄漏,包括敏感数据,例如,身份证、电话号码、旅行数据和工作地点。第三方不仅将这些信息用于侵入性广告。有时泄漏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例如,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人们流动的数据被公开。结果,那些前往高风险地区的人遭到邻居打击并受到侮辱。一些人抱怨说,即使在隔离区被隔离了规定的期限后,他们也几乎无法恢复正常生活:邻居们仍不放过他们。他们一直被要求搬走的电话骚扰。甚至有人把门给钉死。显然,需要全面的法律规范。
新的数据保护法案首先对其进行了定义。草案把数据定义为以电子或其他形式记录的信息。此外,如果信息被认为是人的个人财产并属于隐私概念,则数据被视为经济资产。该法案根据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程度引入了数据分离,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摊制定调节数据流通和保存的规范的责任。它还规定了经济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正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周念利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的那样,该法案的发布非常及时:在数据起着重要作用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之际,有必要整顿这个市场。周念利专家说:“我认为,草案确实反映了当前中国和世界数字经济的现状。在很多领域中国都是数字贸易大国,那么构建一个能够支撑数字贸易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中国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利益攸关者。我个人认为,法律的出台非常恰逢其时,可能也是外界期待已久的一个产物。近来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关于消费者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实际上这一问题既存在于新兴的数字贸易领域,也出现在过去的电子商务中。中国国内在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方面之前是比较欠缺的,那么《数据安全法(草案)》也是呼应了时代和数字贸易的发展诉求。”
根据国际研究和咨询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估计,到2025年在中国创建、收集和处理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8.6 ZB。中国将因此拥有世界数据的27.8%。不妨作一比较:根据计算,美国将只占17.5%。中国政府开始密切关注这些数据。在2019年11月举行的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将数据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相并列。中国专家反复强调,如果说石油是20世纪的主要资源,那么在21世纪数据正在成为这种资源。可以说,新法案是将中国转变为合法的全球数据提供商的第一步,但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