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两大方向部署新导弹系统。其一,增加现代化的洲际弹道导弹,可击中美国本土,比如东风-41和东风-31AG;其二,部署各型号中程导弹,包括高精和反舰导弹,比如东风-21(东风-21C和东风-21D)。此外,继续部署带有超高音速战斗部的新型东风-17型导弹。从各方面看,也许还部署有东风-10和东风-100巡航导弹。
传统上,导弹部队在中国军事规划中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核遏制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和“空军替代”部分,可对固定目标和亚太地区对手战舰进行高精度打击。
与此同时,中国中程弹道导弹,在战略核遏制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旦发生冲突,可对苏联和印度领土的战略目标以及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基地进行打击。
此类导弹,确实具有核武库的作用。从中国的声明中可以了解到,中程弹道导弹中,含有东风-21和东风-26型。一些专家,其中包括《外交官》杂志的庞达(Ankit Panda)认为,诸如东风-17类型的导弹,考虑到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缺乏创建战术核弹头经验,其所能起到的核威慑作用令人生疑。
传统上,导弹部队在中国军事规划中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核遏制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和“空军替代”部分,可对固定目标和亚太地区对手战舰进行高精度打击。
与此同时,中国中程弹道导弹,在战略核遏制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旦发生冲突,可对苏联和印度领土的战略目标以及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基地进行打击。
此类导弹,确实具有核武库的作用。从中国的声明中可以了解到,中程弹道导弹中,含有东风-21和东风-26型。一些专家,其中包括《外交官》杂志的庞达(Ankit Panda)认为,诸如东风-17类型的导弹,考虑到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缺乏创建战术核弹头经验,其所能起到的核威慑作用令人生疑。
不管怎样,在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中含有一些细节。从各种报道看有以下两种可能:中国在外部对中国大规模入侵、常规手段无法遏制时;在敌方对中国核武器、核能设施、危险生产或大城市遭系统性轰炸时。
大家知道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因担心苏联陆路战争,曾研制过战术核武器,并动用大量资源研究和测试中子弹(1988年结束)。同时,从各种资料看,还曾在1980年代为列装的东风-15型短程导弹测试过核弹头。
此类型早期版本导弹的精度相当低,以至于使用起来效率过低。据美国中情局1993年解密材料,美国人坚信,中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东风-15测试过核弹头。
那段时期,因戈尔巴乔夫1989年5月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国终止了创建战术核弹头计划。中子弹虽然测试完成,但也未启动生产。东风-15弹头计划亦遭同样的命运。
伴随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及苏联解体,中国在陆路上失去唯一的实实在在的敌手。中美关系,在几十年时间里也总体上保持稳定,尽管偶尔出现过危机。显而易见,那段时间里,中国不认为大量增加中程弹道导弹和部署短程核导弹有什么意义。
在中美关系对抗新条件下、以及在亚洲出现美国中程导弹威胁和亚洲一些国家打击能力增长的背景下,中国针对战术核武器和中程核导弹的立场或将发生变化,也许将采用类似俄罗斯那样的立场。然而,就此问题的最终结论,只能在中国军事领域官方文件和解放军军事战备发生相应变化后才能做出。
大家知道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因担心苏联陆路战争,曾研制过战术核武器,并动用大量资源研究和测试中子弹(1988年结束)。同时,从各种资料看,还曾在1980年代为列装的东风-15型短程导弹测试过核弹头。
此类型早期版本导弹的精度相当低,以至于使用起来效率过低。据美国中情局1993年解密材料,美国人坚信,中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东风-15测试过核弹头。
那段时期,因戈尔巴乔夫1989年5月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国终止了创建战术核弹头计划。中子弹虽然测试完成,但也未启动生产。东风-15弹头计划亦遭同样的命运。
伴随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及苏联解体,中国在陆路上失去唯一的实实在在的敌手。中美关系,在几十年时间里也总体上保持稳定,尽管偶尔出现过危机。显而易见,那段时间里,中国不认为大量增加中程弹道导弹和部署短程核导弹有什么意义。
在中美关系对抗新条件下、以及在亚洲出现美国中程导弹威胁和亚洲一些国家打击能力增长的背景下,中国针对战术核武器和中程核导弹的立场或将发生变化,也许将采用类似俄罗斯那样的立场。然而,就此问题的最终结论,只能在中国军事领域官方文件和解放军军事战备发生相应变化后才能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