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总统认为,他对澳大利亚的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发展的“新起点”。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对此表示赞同。他称已缔结的贸易协定是一项互惠互利的协定。该协定应促进印澳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推动未来十年的强劲增长。
双方之所以感到乐观,是因为他们成功克服了阻碍贸易发展的政治紧张局面。达成的贸易协定是为期十年的谈判的结果。该协定最终将取消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商品的所有贸易关税,并逐步取消澳大利亚在印度尼西亚的94%的农产品关税。原计划于2018年签署该贸易协定,但是谈判过程后来陷入僵局。斯科特·莫里森提议仿照美国将澳大利亚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转移到耶路撒冷。这一建议在印度尼西亚引起强烈不满。它被视作为对巴勒斯坦人民在首都东耶路撒冷建国权利的侵犯。
双方通过了一项为期100天执行贸易协定的行动计划。它反映了双方对扩大彼此市场准入以及让出口渠道多样化的共同兴趣。尤其是澳大利亚,其农产品将在印度尼西亚获得新的销售机会。考虑到澳中紧张的政治关系对葡萄酒、肉类和谷物出口的潜在影响,这一点很重要。
印度尼西亚也获得了澳大利亚这个新的市场,包括那些今天在亚洲与中国竞争的产品,例如,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纺织品、电子鞋和药品。
印度尼西亚总统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讲时称两国是潜在的“复仇者”——“善良的力量”,应团结起来战胜“共同的敌人”以及共同的问题。佐科·维多多指出,这些问题包括保护主义、不包容和气候变化。
他提到的“共同敌人”,指的是什么?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专家阿列克谢·德鲁戈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此回答说:“我认为,这并非指某一特定国家。佐科·维多多的政策是,他不会指出某个特定国家(特别是中国)是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共同敌人。印度尼西亚现在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紧密相连,因此佐科·维多多无论如何都不会称中国为敌人,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这位俄罗斯专家认为,这里指的是其他问题——首先是环境挑战。澳大利亚的巨大森林大火已成为国际灾难,因为“制氧工厂”被烧毁了。直到不久前印度尼西亚在苏门答腊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其中部分是人为的灾难,部分不是。烧毁了可以种植棕榈的森林。印尼因这些大火而受到严厉批评。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印尼研究所所长杨晓强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印度尼西亚总统发表的上述言论评论道:“我认为印尼总统实际上在演讲中还是比较清晰地说明了‘共同敌人’的含义,他主要指亚太各国在未来国家建设中所遇到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包括印尼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太平洋岛国。在当前全球环境不确定的大背景下,有可能会导致或加剧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贫困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等问题。所以,这里所谓的‘共同敌人’,主要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必要做过度的解读。”
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虽是邻国,但它们都不是对方的主要经济伙伴。 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只是澳大利亚第13大贸易伙伴。两国希望双边关系的“新起点”能有助于推动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和睦。 在访问期间批准了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在印度尼西亚建立首个外国大学校园的决定,在这里将培训不同专业的高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