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七十年充满了许多不同的重大事件: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严重的困难。翻开中国历史的这一页,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被战争和内乱摧毁的经济的恢复,社会经济制度的彻底转变,在创造现代经济基础方面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是在类似"大跃进"这种迅速加快经济发展中成千上万老百姓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政治思想运动,旨在消除旧社会的不完善和不公正、造就"新人"、建造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模式,以及类似"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这类相互矛盾的现象。
我们还可看到在此之后的改革以及中国社会固有的巨大发展潜力的逐步解放,进而让人们在"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结束之时能够看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迅速崛起,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众从贫穷落后日益走向繁荣。今天在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口号的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已经近乎解决以前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让国家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当然,在中国共产党1949年执政之初,中国已不再像在中华民国时代那样处于国家解体的边缘。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就彻底摆脱了国际体系中所有与不平等地位有关的要素,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然而,正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国才得以迅速崛起,具有了强国的地位,如今正在努力争当全球领导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发生在"冷战"刚刚拉开序幕之时,而"红色中国"出现这一事实本身是使其强化的一个额外因素。因此,最初新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定位显然符合两极世界的逻辑,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北京随后开始宣称自己是世界政治中的一个特殊极点--这反映在毛泽东关于存在"三个世界"的理论上。后来邓小平又提出了"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的方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领导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以便努力改善与现代世界所有主要势力的关系--中国的确没有对不直接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表现出什么特别的兴趣,而是把经济建设和全面实现现代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然而,到了21世纪,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参与者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正在渐渐发生改变,因为中国工业和企业的利益已经覆盖整个地球。中国当代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表明,中国努力的目标已经不只是成为世界秩序中的积极参与者,也应是建立新型世界政治体系的主体。新的世界秩序在西方经济、政治、甚至西方国家政权削弱以及新的力量中心崛起的背景下正在形成。
近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来),中国历史学家和一些文章作者已经习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分成几个大的时间段。例如,现在已经习惯谈论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十年(1949-1979年)--这是毛泽东时代(经典社会主义时期),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9年)--国家走向改革开放之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如果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步伐继续保持下去的话,在新中国的第三个三十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并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1.2万美元的水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2049年),中国领导层计划总体完成国家现代化进程,让中国在世界上占居当年孙中山和许多其他政治家曾经梦寐以求的地位。
总的来说,前两个时期几乎与形式上的纪事原则相吻合--改革的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第二个"十年"实际上稍长一点--从1989年到2002年--这是江泽民领导时期。接下来的十年是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十年--它完全符合邓小平确定的每10年轮换一次领导层的原则。第四阶段始于以习近平为领导的第五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执政的2012年,目前仍处于现在进行时。这一阶段何时收尾,在全国人大去年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期限制后,已是个未知数。
2015年提出的"四个全面"理论有助于理解第五代领导人治理国家的方法。这"四个全面"分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即保证对法律的尊重)、"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媒体强调,"四个全面"的核心原则是坚持走"中国道路",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的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看到,中国拥有很多大的机遇,但也会面临诸多复杂的挑战。然而,中国人对自己国家将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并将在"第三个三十年"时期迅速向前迈进充满信心。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社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