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俄罗斯学习:四川孩子的神奇经历

© 照片 : 由“海洋”提供又一批中国学生来到‘海洋’疗养院
又一批中国学生来到‘海洋’疗养院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而在这一天,俄罗斯的中小学生开始期待已久的暑假。对于成年人来说,6月1日还是工作日,只是几年中,才有可能赶上休息日。其实,儿童节也是为成年人设立的。要知道,这个节日的主要目的,是提醒所有人,要珍爱这个地球上的小居民,保护孩子们免受痛苦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俄罗斯儿童基金会为10万名国内外儿童组织节日活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儿童基金会为10万名国内外儿童组织节日活动
记者: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巴黎特别会议上做出设立这个节日的决定。那是艰难的战后年代,很多孩子二战后失去了父母,没有了居所,不得不流浪街头。为了不饥饿而死,年小的无人照顾的孩子去乞讨、去偷盗。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这都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记者:针对儿童节的设立,有这样的解释。认为我们的同胞为此做出了贡献。差不多100年前,即1925年,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逢端午节为当地的孤儿举行了一场活动。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象征夏季的开始。数十名不幸的孩子,有了吃饱饭的机会。中国外交官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响应。正是由于这个倡议,此后才有了国际儿童节日的出现。

记者:在不同的国家,儿童遭遇不同的危险。国际社会面对很多威胁都能从容应对,比如免受战乱、成年人的恶意攻击、使孩子们免受饥饿和病痛,避免不良信息和恶习。但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暂时还无能为力。

记者: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大地震,几乎让7万人失去了生命。大约18000人失踪,另有30万人受害。汶川县所遭受的损失最重。在地震中心,俄罗斯的救助者们清理受损建筑物,动用直升机向山区运送食品和药物。在外国救助队伍中,他们是第一批到达的人。

记者:汶川居民就此向上个月抵达此地的俄罗斯“海洋”儿童中心的员工们做了介绍。这座太平洋海岸靠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儿童疗养院代表团,受习近平主席的邀请到中国进行为期2周的旅行。

© 照片 : 由“海洋”提供全俄“海洋”儿童中心代表团祭奠2008年地震遇难者
全俄“海洋”儿童中心代表团祭奠2008年地震遇难者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全俄“海洋”儿童中心代表团祭奠2008年地震遇难者

记者:“海洋”疗养院曾接受中国震区900多名孩子的休养和治疗。中心员工娜塔莉娅·加加尔金娜-佩特里克向卫星通讯社这样介绍道。5月18日,在“海洋”代表团下榻的成都明悦大酒店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娜塔莉娅·加加尔金娜回忆起2008年7月第一批孩子抵达“海洋”的情景。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娜塔莉娅·加加尔金娜
娜塔莉娅·加加尔金娜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娜塔莉娅·加加尔金娜

娜塔莉娅:

“当时,我做辅导员工作。我记得,我们准备中国孩子到来时是多么的担心。当时大约有500人,年龄在9-16岁之间。都是地震中受灾家庭的孩子。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了亲人。他们到达‘海洋’时相当的疲弱不堪,备受痛苦和惊吓折磨。我们的任务是,让他们从紧张情绪中走出来,帮助他们再次进入童年。最小的孩子,有时在深夜哭泣,呼唤着妈妈。我们像拥抱自己孩子那样拥抱他们,给他们唱摇篮曲。”

记者: 据娜塔莉娅介绍,在“海洋”儿童中心,中国的孩子们与俄罗斯的同龄人住在一起,同去食堂、去沙滩,一起游戏和从事体育活动。

© Sputnik / Vitaly Ankov在“海洋”中心海滩
在“海洋”中心海滩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在“海洋”中心海滩

娜塔莉娅:

“中国客人最喜欢的是被称之为‘小河流’的游戏。也就是孩子们牵着手,一对对的站起来。剩下没有配对的,穿过队伍,给自己选择伙伴。这样,在‘小河流’的前面,就有了新的一对,而剩下的那个,跑到队伍最后面,重复第一个孩子的动作。如此生生不息。‘小河流’游戏能让孩子们有相互接触的感觉,克服孤独感,建立友谊。”

© Sputnik / Vitaly Ankov各国儿童在“海洋”疗养
各国儿童在“海洋”疗养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各国儿童在“海洋”疗养

记者:每一个中国孩子队伍都配有翻译。但是,需要翻译的时候并不多,因为经过几天接触后,语言障碍通常就消失了。但还有另外的问题。

“海洋”中心辅导员娜塔莉娅说:

“对中国人来说,唯一不习惯的是俄罗斯的饮食。对此,我们作为主人确实没有这个准备。但我们的厨师很快适应了,在菜谱中加入了新的菜肴。从中国运来四川人喜欢吃的食品和配料,包括350公斤辣椒酱。孩子看到桌子上带有辣酱的面条,兴奋的几乎跳了起来。每次换餐,都增加了2-3公斤。记得中国孩子们回国与‘海洋’中心道别时的情景,非常的感人,所有人都流泪了。”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Си Цзюньфэй
席浚斐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3
Си Цзюньфэй
© 照片 : Xi JunfeiИюль 2008 г. Дети из пострадавшей от землетрясения провинции Сычуань в ВДЦ «Океан» ( Си Цзюньфэй стоит в центре)
2008年7月,四川地震受灾孩子前往“海洋”疗养院(席浚斐 居中)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3
Июль 2008 г. Дети из пострадавшей от землетрясения провинции Сычуань в ВДЦ «Океан» ( Си Цзюньфэй стоит в центре)
© 照片 : Xi JunfeiСи Цзюньфэй
席浚斐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3/3
Си Цзюньфэй
1/3
Си Цзюньфэй
2/3
Июль 2008 г. Дети из пострадавшей от землетрясения провинции Сычуань в ВДЦ «Океан» ( Си Цзюньфэй стоит в центре)
3/3
Си Цзюньфэй

记者:来自北川市的司俊飞(音译)是500名2008年夏在‘海洋’疗养者之一。这个24岁小伙子的命运堪称范例:任何梦想都能实现。当然,为此要有强烈的愿望。就这段历史,小伙子向卫星通讯社做了介绍。

席浚斐:

“2008年地震后,我在2008年7月,作为四川地震灾区赴俄疗养团的成员来到了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了21天。在这21天时间里,我们得到了俄方人员非常精心的照顾,他们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教我们做手工艺品,帮我们一起成长,和我们聊天。虽然语言有些不通和障碍,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情感的交流。通过这21天的陪伴,他们给予了我们心理上很大的帮助,‘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离开海洋中心的最后一天,要向海里扔一枚硬币,许下自己的心愿。当天我就写了封信,首先表达了对我的祖国和对俄罗斯的感谢 !还写下了我非常喜欢认识新的朋友,希望有机会再回到俄罗斯。我把这封信装在了一个瓶子里扔进了大海里面。”

记者:有意思的是,席浚斐的漂流瓶在大海中游了几个月时间,在距海岸不远的地方,被“海洋”儿童疗养中心的一名员工发现了。之后又有了新的故事。

席浚斐:

“ 2014年10月,我获得了中国国家政府奖学金,前往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联邦大学学习。现在我是远东联邦大学东方学院国外区研究学大四的学生,今年我家要本科毕业,然后我将继续在远东联邦大学读硕士。在2008年离开全俄海洋中心的时候,我是没有想到能够有机会再回到俄罗斯的。2012年我第二次回到了俄罗斯,感觉非常激动。2014年我获得了一个去俄罗斯学习的机会,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记者:在中俄关系的漫长历史中,此类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全俄“海洋”儿童中心,按席浚斐的说法,对中国孩子来说是“爱的海洋”,是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之一。当然,在两个国家,都希望建起更多的友好之桥。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