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和毛泽东在这两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特别角色。两位政治家,在本国都拥有无尚的党内和国家权力。两位领袖,形式上由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连在一起,但实际上又都因觊觎国际共运领袖地位而分裂。他们认为,他们的事业和想法符合广大民众的期望。而实际上,斯大林和毛泽东所建立的极权体制,都给两国数以百万计的人带来痛苦。
时光荏苒,转眼70年过去了。我们有幸从亲历者那里了解过去的岁月。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外交家尼古拉·费德林(1912-2002年)曾以翻译的身份参加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谈判。
院士费德林说道:“1949年12月16日12点钟,毛泽东的列车来到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16:00在斯大林别墅开始谈判。礼宾安排相当严格,斯大林和毛泽东面对面坐着,我坐着边上。整个谈判,包括就餐,都没有记录也没有录音。主客交流的神态各异。斯大林说话缓慢,声音不高但很自信。他清楚地拿捏停顿时刻,从不脱离主题。另外,斯大林的听力非常好,谈判期间,他甚至能听到别人的嘀咕声。毛泽东则相反,说话飞快,似乎担心斯大林没听他讲话。正如俗语所言:‘像开机关枪那样’。与此同时,他没忘记一些小节,并常常引用中国经典格言。总的来说,毛泽东是相当有学问的人,尽管只毕业于师范学校。”
苏联领导层第一次正式会见期间,斯大林的举措也相当有意思。中国现代史著述颇丰的尤里·加林诺维奇教授回忆道。会晤定在晚上6点钟,17:57分,苏联司机将毛泽东和翻译师送到克里姆林宫主入口处。毛泽东非常满意,能够在预定时间及时赶到地点。他知道,斯大林喜欢纪律性。
加林诺维奇继续回忆道:“晚上6点正,宽大的橡树门打开了。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外加外交部长维辛斯基都站成一排,迎接毛泽东主席。斯大林首次着元帅服。毛泽东一进大厅,斯大林就迎了过去,微笑着伸出双手。这违反了克里姆林宫的礼宾程序:之前斯大林从未站在门口迎接外宾,为表达对中国人民和领袖的尊重,斯大林有意识地违反了他制定了的规范。”
毛泽东在苏联期间,几乎都待在了莫斯科。只有一次离开去了列宁格勒,也就是现在的圣彼得堡市。毛主席住在斯大林位于孔采沃的别墅内。整个二楼都归客人使用,仅卧室和客厅的面积就约有200平方米。毛泽东所住公寓内有红木制成的电梯。与斯大林相邻而住,是巨大的信任,也说明他们之间的亲近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总存在的。斯大林的翻译费德林回忆道。
他说:“斯大林对毛泽东的看法随着时间推移也在发生变化。开始时,斯大林通过共产国际传来的消息,认为毛泽东是农民领袖,像萝卜一样,‘外红内白’。蒋介石似乎要更可靠些。但逐渐地,斯大林从毛的身上看出具有坚定手腕的‘舵手’气质。1949年12月访问莫斯科,更让斯大林坚信,这位‘中国同志’,个性强大,极端残酷,富有创造性和前景。与此同时,对于毛泽东来说,斯大林是块‘石头’,是精细的分析家,伟大的演员和政治剧目的导演。但是,抬高斯大林,也是在抬高自己,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接班人做准备。哪怕是仅在远东地区,然后呢,谁能知道会怎样呢?”
“后来我觉得,比毛泽东年长不少的斯大林,开始逐渐认为毛泽东是竞争对手,担心这个领导巨大国家革命运动的领袖,可能在某个时刻与其平起平坐,甚至,也可能将其挤到二线。”
他说:“我觉得,斯大林的功过大约是70%对30%。我不认为,他的功过得到了正确评价。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斯大林本人,也涉及到整个苏共和全苏联人民。毕竟,在他执政的30年时间里,完成了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
毛泽东非常喜欢对斯大林功过“7:3开”的看法,以至于,他将其也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正确的是70%,错误的是30%,我就相当满意了。”他在1961年宣布说。他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死后大部分能得到正面评价。那时,很少有谁能预测到,他这样的期望还是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