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维萨和万事达已经无法在中国市场上生存下来

CC BY-SA 4.0 / TaiCIWJHai King Tung / Bank of East Asia为何维萨和万事达已经无法在中国市场上生存下来
为何维萨和万事达已经无法在中国市场上生存下来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维萨(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在中国支付系统市场上迟到了。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撰文报道,哪怕中国在即将达成的中美贸易协议框架下简化外国支付系统进入国内市场的程序,但中国人对维萨和万事达这些产品的需求也未必大。

首先,中国拥有西方支付系统的强有力竞争对手--银联(Unionpay)。此外,中国人已经习惯于更先进的金融技术。

俄媒:中国暂未决定,如何对待维萨和万事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媒:中国暂未决定,如何对待维萨和万事达

中国早在2001年入世时即承诺允许外国支付系统进入本国市场。按照中国接受的责任条件,外国支付系统在2006年前应该开始在中国境内运行,当时这对维萨和万事达这些支付巨头来说预兆着良好的前景。中国居民当时主要使用现金付账。按照中国央行的数据,2006年中国只有17%的消费购物是由刷卡完成的,全部金额为1.89万亿元。明显,市场有极大的发展余地。

但实际上,外国支付系统根本没能进入中国市场。2002年中国打造了本国自有支付系统--银联(Unionpay),它在中国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外国支付系统只能与银联系统合作,才能发行银行卡。此外,按照中国法律,以人民币计价的所有国内支付交易都应该通过中国支付系统进行。中国央行直到2016年才制定了正式的规则,按照新规则,外国支付系统只有在不组建什么合资企业的情况下,方可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中国市场上针对外国支付系统的正式壁垒不复存在,但却没有人能够获得许可证,并开展业务。维萨和万事达早在2017年年中就递交了在中国开展义务的许可证申请,但申请迄今都没有得到审批。按照从2017年起开始生效的规则,中国央行应该在自申请递交之日起90天内作出决定。但据英国《金融时报》(FT)报道,中国央行既没有正式接受,也没有正式拒绝他们。

中国支付系统或成SWIFT系统竞争对手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支付系统或成SWIFT系统竞争对手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多次指出,中国应该对外国支付系统最终开放本国市场。不排除这点要求将成为未来美中贸易协议的一个条件的可能性。但外国支付系统已经错过了打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目前,中国所有银行卡交易的90%都由银联完成。而在全球支付市场上,中国银联支付系统占全球银行卡市场支付总额的44%。与此形成比较的是:维萨支付系统占全球银行卡市场支付总额的21%,而万事达--则占16%。

外国支付系统在中国取得成绩的可能性之所以很小,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移动支付大国。按照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计算,现在超过80%的中国人青睐通过手机付款。市场上形成了两强垄断的局面:支付宝(Alipay)和微信支付(Wechatpay)大约各占半壁江山。去年移动支付交易总额超过41.3万亿美元。在中国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大城市,几乎遍地都可以进行手机支付。80%以上的超市接受支付宝和微信付款,80%的摊贩都会摆出支付二维码。在美国,只有2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购物时使用手机付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说,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础设施,消费者未必想改变自己已经习惯的便捷支付方式。

贾晋京说:"打个比方,就好像说腾讯不用担心在即时通讯市场里的竞争份额,因为人们一旦习惯现有的这种产品,是比较难以迁移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主导的在用户习惯形成之前进入这个市场,这才是决定市场份额的关键。当时在十几年前中国连信用卡都不普及的时候,但是现在又是在基于信用卡但比信用卡在应用层更多的网络支付工具占据主流的时代,客观环境就使得电子支付的发展过程就是基于中国本土市场的产品和应用带动中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外国的产品没有在中国市场中占很大份额,这里面可能也不是市场准入的问题,市场准入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现在来说,这个市场准入的开放面是相当大、相当高的,但是这里的市场份额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结果。"

中国支付市场上的这种情况确实是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的原因正好是国家的传统银行基础设施最初不是很发达。而在美国,人们习惯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对他们来说切换到新的移动支付技术很复杂,也没有必要。但中国这种基础设施的不发达恰恰帮助它跳过了银行卡的时代。要知道自古以来新技术在欠发达的经济体中就能生存得更好一些,因为没有什么能与它竞争,或妨碍它的引进。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