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次冲突之间的近二十年时间里,双方之间也发生过冲突、相互射击,还动用过特种部队。然而就其规模和危险程度而言,它们与此次冲突无法相比。这场危机表明,核大国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的门槛在逐渐降低,而且这种冲突迅速升级的可能性很大。它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核武器作为军事冲突的一种威慑,有其局限性。
从核武器数量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印巴的数量接近,或者说巴方有一定优势。然而,就常规武器而言,印度拥有明显优势。这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印度回应2月14日造成45人死亡的恐怖袭击的特点的重要因素。新德里对自己操控战事进程的能力充满信心。
最终,巴基斯坦更愿对印度打击有效性提出质疑,这反过来为巴基斯坦领导层放弃全面军事回击提供了一种政治上的可能。
对2月26日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打击的有效性很难做出评估--巴基斯坦否认遭受重大损失,而印度则称行动很有效果。来自独立消息来源的数据表明,并非印度空军计划打击的所有目标都遭到打击。
同样,有待对双方战机的冲突情况做出独立分析。各方给出了战机作战及其结果的不同数据,而各种奇幻般的说法也出现在了互联网上。毫无疑问,动用飞机说明规模不同一般。冲突可能演变成全面战争,双方指挥官有可能动用新的力量和手段,避免自己失败。
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得到解决。任务在于将这些矛盾保持在一个安全的框架内。两国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2018年两国武装部队首次在俄罗斯切巴尔库尔训练场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18"的国际演习。
虽然印巴都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但这未必能改变它们对双边关系的立场。然而两国武装力量和特种部队之间存在更多的合作渠道将有助于减少发生新的不可控制的危机的威胁。正如最近的事件所显示的那样,南亚大规模印巴军事冲突的威胁很大,需要所有区域国家对其一直保持关注。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社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