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周一,5月21日,对中美"暂停"日趋逼近的贸易紧张给予了积极评价,并称中国捍卫了自己的立场。而英国路透社则指出,"不打贸易战"让一些对华坚持强硬政策并对中国施压的美国企业界人士大失所望。例如,路透社援引在华拥有律师所的美国驻华商会前主席詹姆斯·齐默尔曼的话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决定取消自己具有恐吓效果的贸易行为为时过早,而且让美国公司、工人和消费者"失去了机遇"。詹姆斯·齐默尔曼说,"得知特朗普团队在没有获得北京任何现实和重要的让步而放弃制裁后,中国人发自内心地高兴"。
在磋商后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此次贸易磋商成果也旨在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巨大逆差。然而观察家们注意到另外两个事实。
首先, 美国没有关于中国承担扩大进口美国产品义务的任何具体数字。而在北京磋商中美方曾坚持中国增加对美进口2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在联合声明中没有出现。不妨做一比较,2000亿美元相当于波音公司年产飞机的90%,或者大于美国每年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和石油产品的总和。
其次,中国对美进一步开放自己的能源和农产品市场,是为了满足对液化天然气、猪肉以及其他高质量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并非是防止贸易战的一个手段。俄罗斯专家亚历山大·萨里茨基认为,在这方面达成一致,可让中国增加美国高质量进口商品的比例,美国货物的进口,以满足自己的国内需求。他说:
"我们看到,美国人在争夺中国原料供应国的地位。这倒很新鲜。对中国人来说,这自然有利于境况的改善。或许,他们购买的天燃气要比国际市场便宜。是的,还不知道其购买量。中国在非常多的地方购买液化天然气,包括在俄罗斯。从美国进口可让中国实现能源进口的多样化。"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大量增加进口美国产品可以填补中国需求市场的空白。卞永祖说:
"中美双方在第二轮贸易谈判中达成的共识,包括降低中美贸易逆差的举措,其实从中国的角度来讲,我们并不希望有这么大的贸易顺差,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有哪些东西能够卖给我们,并不是我们不买。农产品进口的问题,中国传统上是农业国家,但是我们在发展农业方面存在短板。例如,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仅一亩多。而且大部分土地集中在中东部,西北地区的土地受自然环境影响是很难进行农业利用,而中东部又多是工业发达省份,存在工业和农业争夺用地问题。中国的农业科技也相对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国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也正因为如此,市面上才会见到很多进口的水果、粮食等等,中国的农业市场份额和空间是很大的。而美国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农业科技也相对发达,所以中美在这一领域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国并不排斥从美国进口粮食。美国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而且是贸易大国和金融业大国,金融也是一种大宗商品,一方面,双方开展粮食贸易合作和同时,我们也希望有一些粮食科技、金融市场方面更深层次的合作,这样才能保证有更大的合作利益。能源方面,中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能源进口国,尤其对天然气的进口增长非常快,今年上半年天然气进口增长达到30%左右,这主要与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有关。加之中国的环境治理力度也在加大,对煤炭等高污染型燃料进行了控制。中国在世界上的确已经有其他的能源进口国,但是,这种供应远远达不到中国的需求,中国部分地区去年甚至已经出现了天然气荒的情况。也就是说。我国确实存在能源短缺问题,如果美国能够填补这个缺口,不仅能帮助中国解决能源问题,也能让美国找到大规模市场。"
西方媒体援引一位匿名美国高官的话指出,华盛顿准备了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有关的一揽子协议,包括美国企业在华建造接受和加工液化天然气的工厂的合同。就包括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所应承担的新义务在内的这一揽子协议,有可能今年年中在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访美时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