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救援、灾害救助和安全及自由航行领域合作,是我们海上合作的主要方向。"莫迪宣布说。他强调,对于南亚和东南亚来说,海上合作和安全是主要问题。该题目是各方领袖讨论的中心。
与此同时,观察家们注意到,有关在马六甲海峡举行联合海上军演的消息并未公布。峰会前,西方媒体指出,这才是会议的主要内容。但这一倡议并未获得高层领导的政治支持。原因之一是,今年已经确定中国-东盟首次海上演习。中方的此项倡议,在去年11月份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峰会上获得东盟领袖们的支持。
不排除,东盟国家暂时还未做好与印度搞海上军事合作的准备,避免再次刺激中国。不管怎样,大多数政治学家和观察家们分析新德里峰会结果时认为,印度想借助与东盟发展合作来平衡中国在本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她说:"当然,有联合起来制衡中国的企图。但认为,这种企图与平衡中国无关的看法是没有远见的。中国力量上升是明显的和完全公开的。与此同时,平衡中国力量增长是一回事,但要反对中国则是另一回事了。反对中国,从实质来说是相当复杂的。中国力量上升,是客观因素。这一趋势,将在所有方向不断加大。印度和东盟有意平衡中国影响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在亚太地区非常活跃,其中包括在军事和巩固自己在印度洋地位方面。中国参与大型地区港口复建工作。北京在玩自己的游戏,但我感觉不到,有谁想与中国直接对抗。但是,地区邻国意图平衡中国各个方向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一点将来也会看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中心研究员沈世顺指出,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印度-东盟之间不存在"尖锐之角"。
他说:"印度一直有‘向东看'政策,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本来也是该国既定的方针路线,包括海洋合作也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首先,印度和东盟国家的合作较之前有所加强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会将印度和东盟之间合作的目的解读为对抗中国。因为即使印度有这方面的企图,能否得到东盟国家的响应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这样是损人不利己的。其次,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合作进展非常顺利,尤其是在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各方合作在逐年深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赵干城与沈世顺的观点有不同之处。赵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在亚洲,印度并不像中国那么强大和有影响力。但却试图利用南海纠纷来制衡中国。东盟一些国家、其中包括新加坡更倾向于实施平衡政策。他们欢迎在东南亚有更多的权力来制衡中国,以便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们对印度伸出的橄榄枝是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