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议框架下,中国承诺不晚于2030年前,停止二氧化碳向大气层排放。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风能发电增加2倍。与2014年相比,太阳能发电在2020年前增加3倍。而美国则承诺在2025年前,与2005年相比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6-28%。
但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就宣扬反对巴黎协议。2017年夏,他宣布退出该协议。特朗普指出,执行巴黎协议,将导致美国减少270万个工作岗位,造成难以计数的损失。美国总统还认为,需要发展而不是缩减煤炭工业,使"美国再次强大起来"。
毫无疑问,百万工作岗位,是考虑缩减煤炭工业是否合理的有力证据。而煤炭工业在能源平衡中占70%的中国,相反却在尽快重建本国的能源体系,更多地发展可替代能源。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宣布,2020年前,将向可替代能源领域投资2.5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投资将主要用于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站建设。而且,太阳能发电将投入1万亿元。按计划,到2020年前,要将太阳能发电总量增加5倍。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很早以前就非常推崇太阳能发电。2008年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时,中国政府投入了4万亿反危机资金。他们认为,这笔资金将能够支持GDP的增长。作出决定,为解决这一任务而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因为发展该领域,可带动更多人就业。也就是说,可实现减少危机的目的。最后,有不少资金投入到发展太阳能板领域。似乎,将大笔资金投入到还未被掌握、但颇有前景领域的决策是正确的。要明白,中国面临严重的有待解决的生态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这样指出。
她说:"能够看到,国内的环境污染、汽车数量和取暖设备状况要求必须发展新能源。这是市场、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的倒逼,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全世界都在转型,不只是中国。"
但事与愿违。太阳能光板生产量过大,以至于不知道用在何处。要知道,要使用这些光板,需要相应的分网基础设施。中国要生产光伏玻璃建造整栋建筑,把建筑物变成大型太阳能电池,实现自我供电。12月末,甚至还启动了2公里长的完全用太阳能电池建起来的公路。设计者们认为,这条公路每年能产出100万千瓦/小时的电。可为公路周边设施、比如灯具、广告牌、摄像头和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然而,这条公路只运行了1周时间:有人破开公路盗走一块太阳能板,另外损坏了几块。要重新启动,需要进行昂贵的维修。
太阳能光板过量生产导致价格暴跌。一方面,让厂家无利可图,尽管政府补贴数额不菲。另一方面,价格低廉,应该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可进入外部市场。就此问题,专家陈凤英进行了介绍。
她说:"目前涉及过剩的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最初,国内光伏产业的模式是进口基本的原材料,再进行组装和产出。但是后来大力鼓励使用新能源,包括风能也是如此,出现了投资过度的状况。中国的光伏出口对欧洲和美国都是一种压力,因为他们也在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的竞争性上升后就会对他们形成压力。在德国慕尼黑都有中国的光伏产品,我们输出的不是次品,只是由于前期投资过度,导致后期容纳不了,所以就要转移出去。现在我们也在消化这个问题。应该注意,我们输出的产品的确是国际市场需要的,我们的产品拥有竞争力之后,自然就会出口,当然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技术,又开始对中国实行反倾销。风电领域就更明显,因为从前电的使用是粗放型的,后来突然之间进行转型,不允许粗放式的生产扩大投资,就会出现上述状况。 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投资、产出与市场转型没有衔接好而出现的问题,但一定不是倾销,因为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价格是低的,质量是好的,这也是一个公平竞争的问题。"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风电竞争是诚实的。美国司法部针对中国风电电机厂家华锐风电集团提起案件调查。指控这家公司盗窃商业机密、抄袭和电子欺骗。美国怀疑这家公司盗取了美国超导公司的软件。司法部已在检查,华锐风电是否真的将他人软件窃为己有,并安装到自己产品上销往美国。中国公司否认这样的指控,并想在法庭上捍卫自己的尊严。
目前,形成的是这样相互矛盾的场景。一方面,美国不想将"绿色技术"的优势交给别人。但另一方面,却在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载体。而中国走的是创新之路。甚至,把美国认为是威胁的领域看成是前景。比如,特朗普认为,巴黎协议将"吃掉"270万个工作岗位,但中国国家能源局却认为,新能源领域投资,将在中国创造130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中国能否成为"绿色"技术的领先国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指出,目前投资大于回报。她说:"欧美的环保技术水平目前仍然很高,中国是一个后来者,我们现在只是比其它国家投资量大,未来的产出也许会好,但我不认为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