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走的这步政治棋对欧盟与中国关系会产生重要影响。英国投票退欧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政治地位因在组执政联盟接连失败而被削弱后,法国试图承担起欧盟融合者的角色。为此法国需要对华的建设性政治关系以及中国对法国经济计划的支持。访华给了马克龙一个理想的机遇。因为所有其他除外,他已成为中共十九大后以及新年首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支持习近平通过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复兴连接亚欧的海陆商路,是马克龙作为总统首访亚洲做出的富有远见的一个举措。中国也恰好是欧洲领导人可以向欧洲人乃至全世界表明自己雄心的平台。
马克龙在给出法国对"新丝路"感兴趣的信号后,同时提醒,古代丝路从未来都不只是中国人的,而"新路不能只有一个方向"。他强调,共同实施"丝路"项目,应能保证共同的知识产权、竞争以及对公开市场的准入。法国总统强调,"多边主义意味着一个更平衡的合作",而"新的商路不能是通往新霸权之路,后者只能迫使所经国家陷入依赖境地"。
圣彼得堡大学专家亚历山大·谢尔古宁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提醒说,欧盟暂时还没有制定出针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统一战略;也正因为如此,法国的立场是大胆的。
亚历山大·谢尔古宁说:"欧盟暂时正在研究这一倡议,但不急于参与其中,因为还不最后确信所有方面的透明度。客观上该倡议对欧洲国家有利,因为它是旨在发展经过俄罗斯和中亚通往欧洲的运输线路。欧洲人都是些实用主义者,他们在研究这一倡议对他们有哪些利弊。法国决定响应该倡议,看来是为自己找到了某些好处。暂时还没有欧盟委员会的官方立场。相应地欧盟每一成员暂时有明确自己对中国倡议立场的自由,就此发表意见。"
这位俄罗斯专家认为,说欧洲整体上对中国倡议持不信任和怀疑态度是不对的。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捷克以及中东欧一些国家都支持中国的这一倡议。北欧国家的欧盟成员也对同中国合作持积极态度,没错,但有时并不包括"新丝路"。那里欢迎中国投资。因此现在就谈论欧盟对中国倡议的明确立场还为时过早。目前欧洲国家都在单独解决这一问题,但都彼此参考。法国的立场显然能给中国倡议创造一个更积极的氛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认为,欧洲人不太了解中国的倡议,因此也就有了对它的相应态度。黄卫平认为,法国的立场可以促使它的欧洲伙伴重新看待这一倡议。
马克龙此次访华的一个目的,是减少法国300亿欧元的贸易赤字。显然参与"丝路"项目,是平衡对华贸易的手段之一。周二马克龙向中法企业家(法方代表团中有50位企业领导人)建议为中国投资开放法国,以换取法国公司更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它同时警告,现存的贸易不平衡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
核能、航天航空以及农业食品部门被认为是带动中法平衡的贸易投资出现新的增长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