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僵尸企业"蚕食1.2%的GDP

© REUTERS / Aly Song/File中国 "僵尸企业"蚕食1.2%的GDP
中国 僵尸企业蚕食1.2%的GDP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中国应解决没有效率的"僵尸"国企问题。这些单位,通过新的贷款和国家补贴度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报告中写道。该报告的作者们强调,解决"僵尸"公司问题,将给中国每年再增加1.2%的GDP增长率。但有专家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国企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他们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断然采取措施,将带来社会"爆炸"。

中国领导层对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心知肚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久前中共全会上强调,做为结构改革中的关键性措施,解决无效国企是重要的。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改革派大动作迎十九大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改革派大动作迎十九大
低效国企问题早已存在。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一问题尤显突出。当时,政府为支持增长,向经济领域投入了4万亿人民币。这相当于当时的12.5%的GDP。为此,中央的投入量要少于总额的1/3,其它部分由地方政府解决。按照法律规定,地方政府无权直接在银行贷款,为此出台了新的解决方案:各地建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它们是隶属于地方政府的企业或公司。地方政府将土地和不动产交给这些公司,公司以其作抵押在银行获得贷款。贷款拨付给国企,主要用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设施建设。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大项目,应带动很多经济主体,也就是说,将支持经济增长。但这些措施又引发企业债务高涨这样的问题:2017年,债务额超过GDP的170%。

更为主要的,地方政府需取悦中央,而具体官员的工作成绩也与其所辖地的GDP增速相关,由此经济出现了诸多不平衡现象,一些彼此重叠的低效基础设施项目层出不穷。比如,在两座相邻仅100公里的城市建起国际机场,钢铁企业生产过剩,房地产市场泡沫涌现。

今年第三季度,GDP年度增长率为6.6%。与此同时,贷款增速却达到23%。这意味着,一个GDP增长点,要投入更多的贷款资金。此外,项目自身无效,使其成本回收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贷款有可能打水漂。

俄媒: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危险发动机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媒: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危险发动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中国目前约有9千家"僵尸"企业。它们正在缓慢蚕食本来就不多的国家预算。另外,根据报告内容,所采取的实际措施仅针对20%此类型企业。IMF认为,债务进一步增长,或将导致国家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但是,国企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负担,简单"卸包袱"是不行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这样指出。

她说:"如果将改革就是将企业完全关闭的话,就会出现大量的人员失业。但是我们的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改革僵尸企业不能‘一刀切',我们处理僵尸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僵尸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盘活':将一些创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激活原来僵化的企业模式。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常见的方式是让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相结合,即发展‘互联网+';第二,政府2015年底就已经成立了就业基金,用以解决下岗工人的就业和培训。未来的企业改革可以避免大批的集群性失业,但是肯定还有一部分人是要转岗的。因为有些传统的行业我们已经不需要了,如果要养活传统产业,那么新型产业就活不了,未来几年还是有些艰难的,但是艰难不等于无法解决问题。政府目前非常重视转岗培训,而且我们的就业机会还是非常多的,有很多新的岗位都需要人员;第三,我们也在推进企业对口帮模式,例如让沿海的企业进入一些内陆地区,帮助企业进行改造。"

当然,考虑到此类国企就业人数约占有劳动能力者的20%,完全解决其转岗问题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国企改革还将举步不前。再有,国家也不能让GDP增速急剧放缓,因此,经济还将像以往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贷款。似乎,这种机制还可以运作。但有专家认为,这种方式是"命在弦上"。比如,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中国面临"明斯基时刻"这样的风险。一旦发生,很多债务人将无法偿还债务,其财产价值将暴跌。"明斯基时刻"将在经济繁荣的最后阶段出现。这一时期,投资人对经济稳定充满信心,他们将动用贷款玩"风险游戏"。那么,贷款总量将高于借贷者的偿还能力。周小川指出,中国目前已经出现这种局面。贷款数额极高,一旦出现不稳定因素,或将导致大规模出售财产,以偿还债务。也就是说,其价值将急剧缩水,出现深度金融危机。周行长认为,如果不抓紧解决贷款泡沫问题,那么它会在任何一刻破裂。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