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投资者购买海外资产,为的是让自己的资产多样化。而大型国企或者有后台的公司,则把投资视作获得先进技术或者参与全球性战略活动的机遇。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主要直接投资对象是美国。然而这只占中国最近10年对外投资的2-3%。
而对欧洲的投资规模远大于美国,相当于其GDP和贸易规模。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与欧洲相比,也相距甚远。这是因为欧洲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产品。这更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而美国主要出口农产品。经济因素只能部分解释中国直接对外投资的差别。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政治因素。欧洲对中国企业之所以更有魅力,还因为他们的工业结构能更好地互补。除此之外,欧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投资。投资领域非常广泛。中国更多地投资欧洲能源和电力市场。在汽车、运输和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活动也表明,这些产品在中欧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对中国来说,欧盟市场更易进入,因为它有更多的伙伴可供选择。这可以被看作是“分而治之”战略:如果欧盟一个国家关闭大门,中国公司可以通过另一欧盟成员国进入欧盟市场,《金融时报》解释道。
法国《世界报》的文章称,中国为了重演自己的千年辉煌史,在陆地和海上实施一个宏伟计划。它旨在加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角色,确保自己政治体制的稳定。中国现在正在推行全球性扩张政策“一带一路”。这些“新丝路”首先依靠继美国之后排在第二的中国的经济实力。至少有各大洲的65个国家准备参与其中。名单还有可能变长。但是经济逻辑显然还要符合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抱负。在亚洲中国被美国盟友以及美国的军事优势形成的包围圈所包围,暂时中国还没有突破的希望。“一路一带”旨在达到与美国战略抗衡的目的。贸易扩张离不开军事实力的增强,尤其是中国的海上实力。不久前中国第二艘航母下水,在吉布提启动首个海外基地,并打算成为海上强国。2017年在非洲,中国人建造的高铁接二连三地开通,极具有象征性:蒙巴萨-内罗毕(肯尼亚)和吉布提-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也正在顺理成章地变成政治杠杆。它用自己控制的投资规模和游客数量,对亚洲国家多次进行讹诈与制裁。例如,剥夺了日本在中国开采稀土的权利。而韩国也因自己部署美国萨德而被制裁。这些行为给人再次留下傲慢中国的形象,引起人们的不信任。因此“新丝路”不过是个“公共外交项目”,其目的就是美化中国,让其实力的提升变得可让人接受,法国《世界报》认为。
据美国之音报道,中国要求朝鲜停止导弹与核试验,称平壤不应当“无视国际社会的善意”。中国外长王毅支持联合国制裁,在马尼拉同朝鲜外务相李勇浩会面时以北京名义进行了警告。王毅还建议朝鲜利用“双暂停”,降低朝鲜半岛的紧张。所谓“双暂停”就是朝鲜停止核试验,同时美韩停止联合军演。美国对中国支持制裁朝鲜的立场持谨慎欢迎的态度。与此同时华盛顿声称,将密切监视中国将怎样执行制裁决议。决议的目的就是剥夺朝鲜每年1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用来支持非法研制核武与弹道导弹计划。以前中国是朝鲜经济的主要希望,也曾支持制止平壤的武器计划,但随后积极性又开始下降,美国之音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