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因大桥结下中国情缘
回想起父亲和自己在中国的日子,西林娜如数家珍:“父亲在中国工作了很久,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前往中国进行桥梁建设工作。我4岁时第一次跟随父亲前往中国,前后在中国生活了7年时间,跟着父亲坐火车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中国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西林娜说,自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竣工至今已经过去了60年,但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前苏联专家们。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会见了前苏联援华专家亲属,其中就有西林娜。2017年5月,西林娜应邀赴北京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在谈到不久前参加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西林娜表示,论坛组织得非常成功,内容充实,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林娜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伟大的构想,能够使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俄罗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俄两国年轻一代有机会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这是中俄深化合作难得的历史机遇。
对中国高铁印象尤为深刻
上世纪80年代至今,西林娜曾多次到访过中国,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过程。她说,中国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在很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由于父亲是著名的铁路桥梁专家,西林娜自己也在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任教,所以她对中国的高铁和地铁印象尤为深刻:“之前,我的女儿和外孙女从北京坐火车到上海需要8个小时,去年她们再到中国,这段路程已经缩短到5个小时。我今年5月份访华时,特地体验了一下北京地铁,感觉非常舒适、便捷。现在,莫斯科地铁、莫喀高铁建设都有中国的参与,这说明中国在轨道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生态安全可成合作新方向
西林娜认为,中俄科技合作历史悠久,前景广阔。两国未来一个重要的合作方向是生态安全。
她说,在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中国越来越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俄罗斯同样也面临生态安全问题。中俄今后可在治理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
希望中俄友谊代代相传
西林娜说,她很高兴看到,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教育和人文交流方面的联系愈加紧密。两国友谊的延续离不开年轻一代的沟通交往。
西林娜一家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我的大女儿卡佳在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需要选择一门外语,我的父亲西林说,当然是选择汉语,当时汉语在俄罗斯并不是十分流行的外语。后来,她受中国政府邀请去中国留学,副博士论文和专著也都和中国生态地理有关。我的外孙女12岁,已经去过中国两次了,和中国的小伙伴交流很愉快。”
西林娜说,现在他们家中还处处都有“中国元素”:大女儿卡佳能做一手美味的中餐,她自己最爱吃川菜,麻将则是全家都喜欢的娱乐活动。她希望,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能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中俄两国的友谊能够代代相传下去。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