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球时报》认为这一论调既无根据又带偏见。指出"西媒怼中非合作,既小心眼又不道德。"俄罗斯科学院非洲所专家塔季扬娜·杰伊奇指出,美国给中国扣"新殖民者"帽子,是因为他们在非洲的影响力正输给中国。
有关中国是非洲"新殖民者"的论调并不新鲜。在北京召开论坛前再起风波也是能够让人理解的。要知道,此次论坛将有13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会,共商中国21世纪的对外政策最大项目 — 复兴丝绸之路倡议。其中参会者就有来自非洲的代表。在此背景下,将中国定性为"新殖民者"是为了抹黑论坛和其倡议者的声誉。
甚至,中国在西方的反对者也将此论坛与2016年杭州G20峰会和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相提并论。但要知道,那两次峰会中国仅是轮值主席国,但此次论坛中国却是主要的组织者、倡议方和主持人。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的主要对外政策项目。北京峰会后,考虑到倡议的更多机制性、多边合作方式的更精准性,也许将为倡议给出另外的定义。在相应的协议中,将更加明确地确定参与国的责任。
北京论坛将涉及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未来问题。西方在非洲逐渐给中国"腾地方",因此才有了损害竞争对手的举措。
她说:"中国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竞争对手,法国和英国略逊。他们正输给中国,尤其在非洲。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地位要比美国稳固,尽管美国的影响力还不小。美国人在骂中国人前,首先应该问一下非洲人,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在非洲的政策。不久前,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公布了一些社调材料。去年,他们在非洲36个国家就如何看待中国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是,63%的回答是完全正面,仅15%是负面,其他未做回答。在一些国家,比如在马里,对中国的支持度为92%。为什么呢?这样的正面形象源于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发展促进了非洲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西方国家也承认,中国去年为非洲的增长贡献达5-6%。"
中国是非洲的最大投资国。西方对非洲投资也不小,但中国在将资金投入到西方国家不想投入的领域,首先是基础设施。被中国纳入"一带一路"的东非地区,最先感受到这一政策的好处。非洲人强调,与中国贸易是大陆增长的强劲动力。去年,因国际需求下降和中国经济问题导致贸易额下降。但不管怎样,非洲人还是感受到中国商品的廉价和品种繁多。中国实实在在为所有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帮助。
中国发展模式本身在非洲也是成绩斐然。24%受调人员将中国看成是模仿的榜样。美国在这方面的指数略高,为受调人员中的30%。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并不像西方新殖民者那样构成威胁。受调人员这样认为。
非洲晴雨表是研究非洲从撒哈拉沙漠到南方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项目。该项目由南非、加纳、贝宁、肯尼亚的智囊中心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政治学系来完成。
《环球时报》在与美国《纽约时报》就所谓中国在非"新殖民主义"问题进行商榷时指出,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了全球共同发展,为了共同的商业利益。这是21世纪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为非洲带来的不是新殖民主义。相反,中国做为新的进步力量,准备与外部世界共享发展成果。《纽约时报》和西方其它媒体在用老眼光和老思维来看待中国。这种对不准焦距、把直的看成弯的都注定避免不了。中国只能用俗语给自己交代: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