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当时倡议建设基础设施并建立欧亚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该战略包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主要发展方向,旨在建设贸易走廊,提供优惠政策,使东方国家对西方直供商品。
中国计划通过实现广泛的经济一体化同参与落实这一全球计划的国家发展关系。报告指出,为此,中国欲建立这样一个地区生产链:中国为生产和创新中心,可以推行自己的技术标准。建设贸易走廊,当然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使中国可以刺激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发展。报告称,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有利于中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认为:“我完全同意报告的主旨。中国正在寻求从落实新丝路倡议中获取国内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这一倡议的提出也是为了实现双赢,将促进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认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消除安全威胁和社会问题的根源至关重要。支持他国经济发展可能有助于消灭在地区主要国家大肆蔓延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源头。”
报告还指出,尽管该倡议总体上旨在解决尖锐的国家内部问题,但它也有着广泛的地缘政治目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建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将把新疆喀什和地区最大海港——俾路支省的瓜达尔港连接起来。项目估值460亿美元。鉴于瓜达尔港靠近波斯湾,可用作能源供应中转站,能源运输无须再经马六甲海峡。
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所长乔纳森·苏利文(Jonathan Sullivan)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经济带建设从润色几个已规划好的项目开始,如今已成为中国当代愿景的全球构想。地方政府、私营企业和各中央机构都有各自的战略目标和动机,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名叫‘帮助世界’的利他项目,但也不是以掌控世界为目的。尽管具有互补性,但欲在该项目中获利的国家应谨慎考虑项目落实条件。”
在该全球项目框架下,中国已开始在泰国、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地区各国开展大规模高铁建设。与地区其他国家的海军建设项目有利于中国向这些国家推广自己的国家标准。报告指出,这样一来,中国可能从事实上在地区确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对许国国家而言,这在政治上可能是无法接受的。(中国在高铁建设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高铁运营数里程占全球的50%左右。)
苏利文称:“了解扩大与华合作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后果以及谨慎管理有中国投资者参与的项目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存在滥用资金的可能性。有些参与国没有可确保资金合理使用的坚固而透明的管理架构。因此,与中国合作是否有利取决于这些国家如何讨论与中国合作的各项指标。”
中国将于今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预计,会上将讨论建立自贸区的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仍将是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中国提出新丝路战略之日起,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予以积极支持,40余国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的投资总额已超过5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