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沙特国王访问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评论也证明了这一点。专家指出,沙特国王在这两个国家举行的会晤中可能主要讨论了伊朗因素。马来西亚和印尼是沙特的伙伴和朋友,同时也与伊朗发展关系,与伊朗签署大型能源合同,这让利雅得方面极为警觉。因此,观察家认为,沙特国王出访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伊朗因素对沙特地区地位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杨勉指出,沙特和伊朗是对华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他们在中国“新丝路”建设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他认为,中国调停符合各方利益。
杨勉说: “中国对于国际争端一贯秉持促和的态度和立场。沙特和伊朗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同时也是贸易伙伴,因此中方有意愿帮助它们调解矛盾,特别是沙特国王即将访问中国,这也是个机会。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令这两个中东地区大国缓和关系,维持海湾地区的稳定,这是一件好事,也符合我们一贯的外交政策。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也拥有充当协调人角色的条件。因为中国与这两个国家都保持着友好关系。与美国站在沙特一边,敌对伊朗的情况不同,中国在它们的矛盾中不存在利害关系。我们能够不偏不倚,扮演令人信服的中间人角色,不像有些国家选择站在某一方,难以充当调解人。而且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中东的口碑很好,也在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致力于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采取国际法和外交准则中的斡旋和调解做法,发挥积极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是中国在切切实实地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全做贡献,不像有些国家总是制造麻烦,事后又推卸责任。”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专家伊琳娜·费奥多罗娃认为,中国有大量资源能够影响该地区事务。它在中近东的地位愈发重要,因其经济资源十分雄厚,所以拥有巨大潜力。
费奥多罗娃说:“在缓和矛盾方面,中国有潜力而且有可能不仅影响一方的决定,而且也影响另一方的决定。但沙特和伊朗境内都有一些力量,能够一笔抹煞中国的努力。五月份大选前夕,伊朗各政治力量之间的争斗加剧。许多人,特别是伊朗保守派利用外部敌人和外来威胁的形象加剧紧张局势,并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当然,伊朗听中国的意见,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选结果。如果改革派能够保持自己的影响力(现任总统鲁哈尼就是改革派),那么开展具体谈判和调解局势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俄罗斯东方学研究所当代东方共同问题研究中心专家玛丽亚·帕霍莫娃表示,伊朗可能是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关于自贸区的谈判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谈判2004年就已开启,至今仍未取得任何具体成果。因此,中国调解沙伊争端能够取得的一个经济利益可能就与这个问题有关。
帕霍莫娃说:“中国显然有可能成为调停人。首先,中国与两国的外交关系都不错。其次,三国有着广泛的共同经济利益和正在落实合作项目。也就是说,三方相互联系,中国可对冲突双方施加实质影响。然而还有其他因素,美国就是其一。中国的积极干预可能会激化与美国的关系,因为美国一定不喜欢中国在该地区扮演调停人如此关键的角色。相应地,中国也不希望因此与美形成严重对峙。”
另一方面,调停人的角色又是自相矛盾的,不知道它会对中国与冲突一方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原则上讲,暂时不是很清楚中国是否已经做好冒这个险的准备,毕竟中国与冲突一方的良好关系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或者中国可能准备通过外交渠道施加影响,而不打算作为中间人和官方调停人参与调解。
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叙利亚问题调解进程,而这是中国希望参与调解沙伊争端的又一动机。中国在叙推进经济利益时未必会对伊朗和沙特给予更多关注,毕竟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如果沙特与伊朗就双边问题达成共识,当然,中国在调解叙利亚危机时落实自己的经济项目就更容易,更容易对该国施加政治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