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保江表示,在前不久陆续结束的中国地方两会上,共计推出了投资45万亿的计划,而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一直在强调美国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如果全球两个大国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存在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风险。但如果中美能进行必要的协调,通货膨胀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他认为,尽管这45万亿的投资计划不一定能够全部得到批准,但总量确实很大,加上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刺激效应不应低估,对全球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价格被推高的风险也需要做好必要的防范。
专家建议,中国不必与美国争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如果需要,中国可以优先向美国供应其基建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为此需要两国进行必要的配合,对各自的需求高峰进行必要的错峰。这不仅对中美两国,对防止全球经济过热,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也是有必要的。
韩保江同时指出,中国的这些投资计划很多是计划多年的项目,不全是额外增加的刺激计划,而且这些计划中,会有多少获批,批准后可以解决资金的有多少,什么时候开始实施,都存在一系列的疑问,这个数字需要谨慎对待。
他继续道,另一方面,需要看到五年、十年后的需要,不能只看眼前。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总需求可能远远大于45万亿,关键在于防止新的泡沫和豆腐渣工程。如果这些项目能产生计划中的效益,而不是面子工程,即使是45万亿全部落实,也不会给国家造成太大的风险。
据华媒报道,近期,中国各地陆续公布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16年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时对2017年经济工作目标进行展望。23个已公布目标增速的省份计算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规模已超过45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