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政府上任后,该国在墨西哥及其他太平洋沿岸拉美国家市场的存在呈现真空趋势,而中国定不会放过填补空白的机会。俄罗斯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鲍里斯·马丁诺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做出了这种预测。
《人民日报》2月2日刊文称,特朗普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拉美国家施加了巨大压力。并指出,特朗普计划将一些企业迁回美国本土,并对从墨西哥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20%的关税,以减少对墨贸易逆差。文中指出,墨西哥已与中国签署协议,中国安徽江淮汽车集团(JAC)将在墨西哥进行组装生产。按计划, 2017年下半年将出产首批汽车。
此文的刊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中国不仅不会再置身于拉美的变化之外,而且打算积极主动地做出回应。因此,观察人士对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去年12月中旬的墨西哥之行予以了特别关注。出访日期定于此时并非偶然,杨洁篪几乎是在特朗普团队刚刚声明将重新审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条件后立即出访。
杨洁篪与时任墨西哥外长的克劳迪娅·鲁伊斯·马谢乌举行了会晤,双方决定"深化互信",并就两国战略合作问题"开展双边对话"。据墨西哥外交部消息,会上双方讨论了扩大两国贸易投资关系及拓展航空合作等问题。杨洁篪还对墨西哥总统涅托进行了"礼节性访问",尽管正是涅托取消了多个与华铁路和贸易项目,致使两国经贸关系"有所降温"。而在杨洁篪出访前夕,中国公司中标墨西哥两个深水石油区块。
中国很可能会成为墨西哥市场的大赢家,因为它会填补这里出现的空白,毕竟特朗普的"孤立主义"路线已众目昭彰。马丁诺夫指出:
"中国正抓住这一契机,毕竟中国的拉美政策一贯是有的放矢的,是侧重经济的。中国在拉美市场积极与美国较量,而美国即便在著名的孤立时期也仍在自己的后院(拉美)发号施令。但今天‘后院'的概念已经不现实了。拉美国家在经济上、最重要的是在政治上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甚至大大降低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所以这是一种相向运动。也就是说,不仅中国在走向拉美,而且拉美也越来越有担当,也会意识到自身利益的多样性,而向中国敞开怀抱。"
中国对拉美传统出口商品的巨大需求是该地区克服2008年危机及落实重大社会计划的强大助力。拉美国家对此铭记于心,因此中国对其而言变得非常重要,其中就包括墨西哥。近年来该国在北美自贸协定中并不好受,因为其80%的对外贸易依赖美国。由于单方面受制于美国市场,所以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墨西哥元气大伤,如今它在努力把握机会,通过与中国发展关系实现本国经济的多样化。
墨西哥、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建立太平洋联盟,旨在开拓新的销售市场。曾有人预测,在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该联盟将彻底倒向TPP。如今特朗普已对TPP已划了叉号,使太平洋联盟有更多的理由转向中国。中国是秘鲁和智利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太平洋联盟其他国家的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
这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拉美一体化组织,与中国的合作也最为紧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专家叶连娜·阿拉波娃指出:
"拉美国家的一体化意愿,在我看来,非常强烈。因此他们将极其频繁地与中国举行多边及双边会谈。例如秘鲁,这个国家持有非常积极的一体化立场,与地区内伙伴国签署了大量双边自贸协议,还可能会宣布将与东盟国家开启谈判,与越南谈判,也可能与印尼谈判。而秘鲁与中国的联系最密切,也最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就中国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特朗普对原有的多边合作形式不感兴趣,他更倾向于通过双边形式开展合作。原来北美自贸区就只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现在拉美要重新组合。墨西哥也应重新考虑自己的属性,过去它一直认为自己是发达国家,尤其是2014年加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后,实际上它就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这样的重新组合就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个机遇的关键就是选择--拉美和亚洲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快,北美其他国家与亚洲的合作也会加快。例如,加拿大就已经预见到这一点,该国对中国倡议的亚投行、FTA谈判都积极响应。我认为,"危"和"机"永远是同时存在的,在一方看来是危机,或许在另一方看来就是机遇。墨西哥应更加关注亚洲和拉美的市场。现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应"抱团取暖"。中国的机会是存在的,同时也有危机。例如,美国等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使我们很难制定出国内的宏观政策和国际投资规划。最关键的是,各国都应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所有的新兴市场只有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处理复杂的国际环境,尤其是面对美国这种出尔反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