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中国公司签署了总额为645亿美元的兼并交易,创下了记录。这大概相当于中国公司本年度海外兼并额的1/3。他们实现的2000亿美元交易额同比几乎增加了两倍。这在美国引发不安。同时,国会议员还有其它惊慌之处。中国国有公司在购买或者实际控制美国公司之际,可能会利用技术、信息和在市场上的地位为中国国家利益服务,但却有损于美国的国家安全。
国会议员首次提出修改现行法律的建议。其目的是限制中国在美国并购市场(M&A)上从事交易。早前也曾有过定向限制中国公司的问题,但通常仅是向北京施加压力的工具,进而扩大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歧视性建议是在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团队正在制定政策并挑选新政府要员之际提出的。这些人将负责经济和国家安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美关系专家亚历山大·拉林对此也给予了关注。
他说:“因新总统选举,一些想重审与华关系的力量活跃起来。特朗普本人也曾经发表过相当轰动的选前声明,指出将在新基础上重构与华关系。其中包括,对中国商品实施高关税。目前,世界也都在关注,中美关系、其中包括经济关系将走向何方。向国会提交此类建议表明,特朗普在美国商界有一定的支持度。也就是说,他在大选期间的古怪声明并非空穴来风,是有一定基础上。很自然地,北京对此也有忧虑之处。此前中方曾指出,有必要努力进一步发展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中方强调,两国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而中国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想法是良好的支撑。事情发展表明,北京对未来关系的忧虑是有基础的。完全有可能,我们将看到中美经济关系将出现一定的紧张。我认为,可能会有严重的、重要的事件,尽管很难预测,美国在与华贸易冲突方面将走多远。”
美国国家委员会建议限制中国公司进入M&A的想法可能会巩固中国海外最大交易案反对者们的地位。据悉,中化集团(ChemChina)动用430亿美元收购世界大型植物和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Syngenta)。而这家公司的主要市场是美国。目前,有关禁止此项交易的决定在欧盟不知所终,审议期限也数次向后推移。据路透社报道,决议案可能将在2017年3月做出。与此同时,美国参院有影响力的爱荷华州议员秋克·格拉斯里(Chuck Grassley)担心,中化集团具备免疫能力,可规避美国法院可能的司法诉讼。
据《商报》援引德国联邦调查局信息报道,今年5月,爱思强(Aixtron)公司已经同意中国芯片投资基金Fujian Grand Chip Investment Fund(FGC)的德国子公司Grand Chip Investment的收购,价格是6.7亿美元。
此次丑闻发生后,有报道称,德国政府支持在欧盟框架下建立新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为欧盟成员国战略领域公司在中国投资商并购方面提供保护。德国经济部副部长马赫尼(MatthiasMachnig)直接宣布,政府对中国投资商参与交易数的增长感到不安。这些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德国技术,“而不是向德国投资”。据M&A资料,中国公司海外并购中,德国股本在美国之后占第二位。
美国试图对中国公司设立政治障碍是在中国于美国市场又获突破背景下发生的。11月17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与美国荣鼎咨询公司17日在上海联合发布报告。其内容有,2015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对华投资。据报告分析,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以及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直接推动了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对华投资。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就中美投资领域关系接受卫星网采访时指出:“美国与中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间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非常密切。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近年来,双向投资已成为中美双边关系中的头等事务。2015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对华投资,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在美累计直接投资466亿美元,在美国也已直接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截止2015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6.6万个,实际投入774.7亿美元,美国企业在华雇员总数超过160万人。中美双向投资的效益已覆盖两国90%的州和省。”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也曾经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中海油、华为等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收购。如果美国国会通过提议阻止中国国企收购美国股市,等同于歧视中国公司,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目前中美BIT谈判过程中,中国的诉求主要是要求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透明和公正,美国的诉求是要求中国扩大投资开放的行业领域。中美两国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日益密切的双边贸易投资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合作共赢,持续友好的“压舱石”。鉴于该项提议对中美关系的严重损害,美国国会应该会非常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