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演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但就算是不获奖,就像我刚才说的,也非常感谢电影节的这种包容,能让更多人看见。在国内,我尝试去报许多电影节。其实我想的是,因为你们选了这部片子,那么就可以通过你们的平台去放映它,那么就可以让观众看到。可是在中国,很多电影节不选我们的片子。所以就通过国际电影节,能选上的话,那我们回去以后,可能更多的人会去关注吧。"
问:"慰安妇"这个话题对中国而言十分敏感,那您为什么决定拍一部这样的片子?
郭柯: 选这个题目也是因为我看到中国一篇报道。因为一篇报道,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我看到的那篇报道讲的是一个慰安妇和她的日本儿子。我觉得,他们的身份很有意思,当时我不是想拍纪录片,我是想拍剧情片。后来因为很多原因,所以就用纪录片的形式去拍了。拍了第一个短片以后,我觉得这些故事非常打动人。虽然在我们中国,这个题目不是那么的受欢迎,但是我觉得这些老人身上的故事应该被记录下来,所以就拍了这个长的《二十二》。这次能被你们知道,也是因为莫斯科电影节。我们也从来没想到过莫斯科电影节能选上这部片子。
欧洲很多人不了解,因为中日战争的这段历史比较远。偏偏我在片子中没有说中国跟日本关系的事情,更多的是在说这些老人现在怎么去生活的问题,更多的是只是想把她们生活的状态留下来。以后等我们中国的观众想看的时候,能够看到真实的她们。
问:在您的影片《二十二》中,老人们一直在哭,也许拍下来很不容易。听到她们的讲述,观众的心都碎了,可想而知,她们当时的感受是多么让人无法想象。
郭柯: 我们会用比较长的时间跟她们相处,拍之前我们就很多次去她们家里。在拍的时候,当她们哭了以后,我就选择不拍了,就不会再继续问下去。比如她们哭了以后,大家还会去追问她们一些当时的事情,那我就不想这样做了。老人哭了,就是她现在不想说。我更多的是去拍她为什么去哭,而且到了现在,为什么说到这件事情,她为什么还要哭,是什么影响她,更多的是去看这方面。我们作为她们的孩子一样,应该每年去看看她们。因为就像现在,我们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到了莫斯科,我们进了电影节,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没有给她们什么。所以每年我们会回去,每年还要去看她们。只是去看她们,去问候她们,告诉她们我们一直在关心她们,这是我们拍了这个片子之后还要继续做下去的事情。比如在我们拍电影上面,可能有些影像会更有价值吧,就是把影像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当然现在中国国内的电影发展得很快,商业片也有很多。除了商业片以外,我们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在用影像记录一些应该被我们看到的内容。虽然也许我们现在看不到,但是将来等这些老人有一天都不在了,回过头来当大家想看的时候,曾经在中国还有人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个就是对我的影响。而且,我也觉得,这部片子在国内也不可能收回成本,也不可能有票房。但是每次一想到,这部影片能够把这些老人给留下来,能让外国观众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他来就能看到。我觉得就非常有意义。
郭柯: 莫斯科电影节非常国际化,我知道它是世界上的A类电影节之一,很荣幸我们被选中。因为我也知道,我这个片子如果从导演技法上来选择,其实它不是拍得很好的。我觉得,它有许多技术上的缺陷,就是我个人能力上的缺陷。但是我觉得,莫斯科电影节很包容,因为他们能用更大的眼光在看这个片子,他们不是说在看导演的技法,如果导演技术可能还不成熟,他们就不选。这个电影节的目光很远,它也给了这部片子一个机会。它至少能让俄罗斯部分观众知道,中国有这样的慰安妇存在。那至于我来说,我回到国内也会说,这部片子也是被国际电影节选中的。可以看得出,大家其实都是在帮助这部片子。所以莫斯科电影节在我心中印象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