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也认为,欧洲公司对在华经营获利前景的悲观情绪达到顶峰。每况愈下的中国经商环境对情绪很有影响。欧洲企业家对中国的悲观情绪的高涨,不仅是因为经商环境日益恶化。中国政府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开放和平等竞争的市场。政府不仅一次许诺改革,让市场作为国家经济基础。但实际上,似乎北京一直在向相反的方向行进:法律模棱两可,限制使用互联网,因此干扰本国和外国企业,彭博社指出。
据BBC称,欧洲人仍然希望能出现积极变化,暂时不打算减少在华投资项目。但是据国际金融机构预测,今年外国投资者计划从中国撤走5000多亿美元。虽然对华投资规模仍很大,但对它需要较少。中国自己已成为很大的投资者,它的投资规模几乎与它获得的持平。近年来中国工资稳增,中国已从世界工厂变成了高科技工厂。而那些不需要高技术劳动力的商品生产,已经转移到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有可能现在向那里投资更划算。中国政府利用非正式手段试图将投资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或者转向高技术生产。生产效率近年来也降低了,国企利润减少,出现了应更多支持本国生产商的愿望。此外,国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在下降。西方企业没有盲目遵循本国政府意图的传统,虽然与美国军事安全有关的大型企业更注重政府的意见。把中国视作自己对手的美国,开始从那里撤离。美国对华投资已经连续5-6年下降,虽然其他国家的投资还在增长。在不久前的会面中,美方代表就中国在南海的行动问题持非常强硬的立场,暗示这有可能严重影响两国关系,中国不会置若罔闻,BBC认为。
《悉尼先驱晨报》写道,每十个澳大利亚人中就有7个认为,中国对亚洲的影响力比美国大。而且中国对亚洲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中国人自己的想象。80%的澳大利亚人认为,美国的最佳时代已经过去。同样数量的人认为中美之间开战的可能性不大。澳大利亚人今天对美国的亚洲政策支持程度不大。他们认为,中国的许多行动更符合地区发展。中国应把这一成就归功于自己的“软实力”,《悉尼先驱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