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参加谈判肯定要对朝鲜提出一些条件,所以这次中日磋商的结果,与其说是出乎意料,不如说是早在意料之中。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朝鲜问题专家托洛拉亚在接受卫星网采访时就中日此次磋商评论道:
"如果说谈判开始的先决条件是对方要投降的话,那么对被劝说投降的一方并不需要这种谈判。应当指出的是,朝鲜非常清楚这一点。朝鲜人会说,六方会谈的时间已过,现在对它已经不感兴趣。他们当然会参与,但是现在看不到有任何必要性,更何况其他国家的愿望并不强烈。其中,从美国对朝鲜提出的条件看,实质上是等于在拒绝谈判。中国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愿意恢复谈判;俄罗斯现在和将来都坚持谈判。但是为此需要先向朝方做出一定让步,例如,谈判不要一味指责朝鲜的核计划,因为他们自己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跟他们讨论朝鲜半岛安全构架,维护和平的机制。我认为,多方外交努力的命运取决于朝鲜人能否同美国人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如果可能的话,那就绝不能让这种一致仅保留在双方之间,因为它不会以这种形式被执行。它需要多方的保证。但是,正是要从美朝谈判开始。"
"朝鲜人同美国正在进行幕后谈判,旨在签订半岛60多年来一直没有的和平条约。朝鲜人直接准备同华盛顿就自己的生存条件达成一致。但是华盛顿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要朝鲜放弃导弹和核计划。这无法让朝鲜人接受。所以其实美朝幕后谈判进入了死胡同。"
朝鲜领导人在同美国强硬对抗的条件下,不排除会遭遇伊拉克、利比亚领导人的命运。他们认为,这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身上发生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导致的,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保护工具,没有核武器。所以他们坚持实施自己的导弹和核计划,认为这是维持生存的唯一保障。
朝鲜问题研究中心专家阿斯莫洛夫在考虑到朝鲜这一立场的同时,如此解释日本为何拒绝六方会谈。他说:
"今天六方会谈的目的,可能是限制朝鲜核潜力。但是朝鲜不可能完全放弃核计划。中俄两国都清楚,北方不会做出让步。所以,从日本人的角度看,谈判没有意义。东京只不过是想把谈判当作剥夺朝鲜拥有核武和核能的手段。"
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在接受俄罗斯“卫星网”采访时表示,针对目前是否重启六方会谈机制、该机制能否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以及六方会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各国都有各自见仁见智的看法。从2008年六方会谈中断至今,已经有将近8年时间了。在联合国今年通过的2270号决议中,中国也提到政府应选择外交途径对朝鲜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迫使朝鲜弃核。在此情况下,六方会谈仍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机制。因为目前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已经突破了中朝、朝美之间的双边范畴,这完全是一个多边问题。中国专家指出:
“关于中国对朝鲜究竟有多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的问题,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美朝之间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这样-只要进行双边谈判,就可以解决朝鲜半岛问题?这些都有待时间的验证和检验,我个人能够充分理解日本方面的言论,因为从美日韩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六方会谈是持消极态度的,他们对此不报太多希望。因为朝鲜核问题爆发以来,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峰回路转、反复发作,这种态势已经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很多困扰。甚至有人认为,朝鲜是在利用六方会谈,利用多边框架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断推进核开发进程。因此日本、韩国和美国近些年不主张重启六方会谈。
中国是希望各方回到六方会谈。朝鲜核问题已经超越了双边解决的范畴,完全是一个多边问题,必须依靠国际社会。即使不是六方会谈,也必须是能够与六方会谈功能相匹配的国际多边机制平台才能使朝鲜核问题沿着政治和外交途径得到解决。”
他说,从东北亚各国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来看,比如中朝之间既有传统的、唇齿相依的友谊,现实的利益,也有与时俱进的两国关系的新特点。我希望国际社会不要过高地评价中国对朝鲜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可以看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双方执政以来,从未进行过正常的首脑互访,甚至没有在第三国举行过会见,这就说明两国关系趋冷。不能因为中国对朝贸易规模占朝鲜对外贸易的90%,或者中国在地缘战略上与朝鲜关系密切,就过分放大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
在中国对朝制裁问题上,主要问题不在于中国,因为中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从中俄美三国的角度来看,2270号决议后出台,都在加大对朝制裁力度,尤其是在航空燃料、煤炭方面,这给朝鲜民生带来很大压力。在此情况下,朝鲜与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关系,已经从以前的半遮半掩发展为现在的表面上已成对立的态势。不能放弃六方会谈,重启六方会谈的时机既掌握在朝鲜手中,也掌握在周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手中。国际社会既要实施有效制裁,迫使朝鲜契合,也要顾及半岛不要发生人道主义灾难,不要冲击朝鲜民生。在此问题上如何拿捏尺寸,既考验国际社会,也考验朝鲜周边各国的智慧。联合国2270号决议需要得到全面落实。如何使朝鲜半岛问题通过政治外交途径得到解决,六方会谈仍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最有可能的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多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