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驻华大使:俄中媒体年将加强两国信息合作发展

© Sputnik俄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阿列克谢•戈罗莫夫和中国驻俄大使李辉
俄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阿列克谢•戈罗莫夫和中国驻俄大使李辉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俄中媒体交流年”活动将加速俄中媒体合作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双边媒体论坛正在成为协调合作的主要机制,第二届俄中媒体论坛即将于本周在北京开幕。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专访时介绍了俄中媒体交流年、新电视台以及俄罗斯中文媒体在中国传媒市场上的作用。

问:中俄媒体交流年框架下,在中国将举行哪些活动?您对中俄建联合媒体的可能性如何评价?您怎样看待俄罗斯媒体中文版的使命呢?

俄驻华大使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驻华大使:俄中两国严格执行安理会决议应对朝鲜的挑衅性行径
杰尼索夫大使:媒体友好交流年,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想法。他们通过了这一决定,我们在执行这个决定。但不是形式上的执行,因为媒体不是那种简单的领域:坐下来起草个计划,然后在上面画勾看是否完成。当然,计划是存在的,因为有计划才好工作。已经设计了250个左右的活动项目,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变化,因为这是一个富有创作性的领域,总会有新的想法,新的建议。因此,这不是某种尘封了的文件,而是活生生的肌体。

为使工作层面的合作向前平稳推进,就应在管理层面达成共识。为此设计了媒体论坛。去年6月,在圣彼得堡举行了中俄首届媒体论坛。政府机构负责媒体发展的领导者,包括电视、编辑部、新闻社和网络等主流媒体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本周,在北京将举行第二届媒体论坛。会上将审议新年度的具体工作方向。首先是记者之间的交流。其实,这种活动早就有了,而且形式各异,比如代表团互访和长途驾车采访等等。

博客是相对较新的交流模式。有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学,比如印刷版的、电子版的,但也有博客。我们自己也在对其积极跟踪,看中国社交媒体中有什么,我们也在其中工作。使馆在这方面的工作是相当积极的。当然,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著名的网络记者,受众非常广。中国是大国,网络用户量非常庞大,几乎有7亿人。著名博主的粉丝有数千万。可以说,这是非常庞大的力量。去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经验,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尝试。

我们制定了一些计划。比如最近,我们希望我们的第三频道“喀秋莎”开播。这是以文化为主的频道。中国对我们的文化感兴趣,而且兴趣还相对活跃,应该满足这种兴趣。我们希望进入中国的互联网空间,在中国的有线电视网播放视频、电视和电影节目。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这里有市场。但不会强迫谁去看这些节目。中国观众、特别是网民,都相当有经验,想赢得他们,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俄罗斯媒体明白,为此应该怎么做,向哪个方向运动。

有关联合媒体项目,这比较特殊,它是无法通过命令的方式去建立的。在这方面,需要相互感兴趣。其实,已经有了很多项目,比如共性的信息平台,或者某个单独的方向和题材,其中包括商务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实,需要双方的努力。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媒体交流年建立起来的氛围,能够加快这一进程。这并非简单,但需要做。

我们搞中文版信息,是相当独特的事业。从宽泛的角度看,中文和象形文字,都是全人类的文化文明财富。做为中国学学者,我想告诉你们,在实践层面,掌握中文并非易事,但却非常有意思。为了能够将自己的信息传给中国受众,就必须依赖中文。从文化角度看,中国是相当先进的。很多大城市里,有很多人,首先是年轻人,他们的英文都不错。当然,中国对俄文还保持着兴趣:一些大学在教授俄语,学俄语的大学生数量也有数千计。但不管怎样,我觉得,俄文和英文一样,都仅是局部受众。

在中国,就应该用中文。因此,《卫星》通讯社的中文版项目,显然,在面向更广泛受众方面具有更多的机会。我们驻华使馆,对此是欢迎的、支持的。我们也正看到有效的结果,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继续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类似项目!在俄罗斯人中,母语是中文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在一些地区,比如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中文已经进入生活在那里的俄罗斯公民、我们同胞掌握的主流外语行列。这一点,我们是非常高兴的。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