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认为,中国正致力于跻身世界领袖中来,而西方应当尽可能同中国合作。中国坚持自己的地区性利益的决心比几年前更坚定。专家们认为,这些行动标志着邓小平35年前宣布的改革政策的终结。该政策中直到不久前还包括足够谨慎外交政策在内的那些基本元素,被习近平一个接着一个地排除掉。在南海的强硬扩张只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除此之外,中国还提出了“伟大丝绸之路”项目,将打造覆盖亚洲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它还主张成立新的国际性组织,并要求在其中占据领导地位。这种外交政策还伴有中国经济的基础性改革。中国计划到2049年成为工业超级大国,不再是世界组装车间,而是创新、盈利和高效的中心。但这都是未来数十年的事。现在有一点很清楚:中国仍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种进程将对欧洲和整个西方有何意义?向中国施压还是试图加以遏制,未必明智。而是应当尽可能继续努力同中国合作,吸引它参与各种国际政治和经济项目中来,德国之声的文章最后写道。
印度《The Hindu》报的文章作者认为,应当更灵活、更敏锐地对待中国。同中国打交道,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必须把握好其中的信号和细节,因为它们经常要比文件中的声明更加准确,暗示关系会朝哪一方向发展。所以,在莫迪同中国领导人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有关“印中两国巩固双边关系是时代的要求”以及“印中关系将在21世纪的亚洲和世界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语,说明不了多大问题。中国人没有就是否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申请给出任何信号。在尖锐的边界问题上也没有软化立场的迹象,除了有义务维护边境和平与稳定、期待最终解决等表态外。与此同时,中国继续介入一系列关乎印度切身利益的事件。中国同自己进入南亚的渠道——巴基斯坦一道,现在正致力于填充阿富汗出现的真空。穿越喀什米尔被占领土、链接中国西部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是对印度主权和安全的公然侵犯。它的可能后果要比那些印中边界争端引起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印度《The Hindu》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