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人在2009年同乌克兰人签署这个合同时,首先是想压低价格,其次是希望在供应登陆舰问题上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形式上“欧洲野牛”的知识产权属于俄罗斯,因为登陆舰是由位于圣彼得堡的“金刚石”中央海军设计局研制而成的。在当时尚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坐落着费奥多西亚“大海”造船厂——苏联时期制造这种登陆舰的三家工厂中的一个。
乌克兰人为了绕开知识产权法,对“欧洲野牛”的结构进行了不大的改变,并把它命名为“北美野牛”。同中国签署的合同规定,将向中方提供两艘费奥多西亚工厂制造的登陆舰,并将全套设计材料转交给中国人,然后乌克兰人再帮助在中国建造两艘。
第二艘登陆舰就在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前不久交付给了中国人。而且货交得非常仓促,甚至都没来得及在上面安装许多辅助系统和联合机组,以致它能否现实使用都令人怀疑。在中国再建登陆舰,也需要俄罗斯和乌克兰厂家供应部件。克里米亚和“大海”厂回到俄罗斯后,俄罗斯企业承担起了履行合同的义务。相应合同已在2015年初签署。
俄罗斯将帮助中国人建造两艘军舰,为包括已从乌克兰购买的两艘在内的全部四艘登陆舰提供零部件。但将来是否还会继续进行这种合作还是个问题。
总的来说,事件的这种发展很有可能让中国在资金上有所损失,但是,另一方面,将更有效地解决这种军舰在中国当地化的问题。因为这些军舰的真正研发者在俄罗斯,他们拥有全部技术资料。
可以理解中国人打算将来生产自己的同类大型气垫登陆舰,因为一旦可能对台登陆作战,或者围绕南海岛屿的争端出现激化,它们将能确保中国的现实优势。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能运输三辆坦克或150吨货物至400海里的“欧洲野牛”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俄罗斯自己以前也计划建造比“欧洲野牛”小的登陆艇,并计划把它们部署在法国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船坞舱里。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合同流产,让这些计划的实施也成了问题。“欧洲野牛”在当前市场仍能引起一定的兴趣。根据“俄罗斯技术”公司的声明,目前正在同土耳其进行供应此类军舰的谈判。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台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