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苏联军官与中国东北小城姑娘的感人恋爱史。他们的命运,在1945年年前走到了一起。中国姑娘梦想成为芭蕾舞演员,但是,舞台表演对她来说只能是幻想。要知道,故乡已淹没在战火之中。苏联军队帮助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在苏联电影家联盟的帮助下,《战火中的芭蕾》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莫斯科首映前一周,这部片子才剪辑完毕。
也许,我们将在中俄未来的电影中会常常看到曹舒慈的名字。而且,两国对一些影视题材有着共同的兴趣。米哈尔科夫这样指出。
他说:“这部影片,仅是我们联合工作中的第一只小‘燕子’。但我坚信,我们不会就此停滞不前。已经有若干个项目。比如,俄国移民在中国这个题材。1917年十月革命后,很多俄国人在中国找到了避难所。这是我国文化中的重大板块。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新题目,我认为,对于中俄两国观众来说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希望,我们能够在该方向一同工作。我非常羡慕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的《狼图腾》影片,在中国和其它国际电影节上大受欢迎。”
《战火中的芭蕾》影片导演董亚春在接受“卫星网”采访时指出,他感到非常幸福,能够和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一同工作。对全摄制组来说,他是良师益友。
他说:“第一次和这么大腕的大师级的导演米哈尔科夫合作. 其实从我内心来说做导演的都是同行,但是对他的精湛的导演艺术和独到的艺术想象力还有他的功力我从内心非常敬佩。我觉得同他进行合作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我从他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种合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不是在一个课堂上给学生讲课,他是在合作的过程当中针对一个作品他谈他的想法。因为我们都非常投入,特别是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想法很好的建议,反过来我也在想在琢磨他为什么这么提,他的想法为什么比我的要好。
“他曾经和我说过一个道理,他说:“你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你是在影片之中,我是站在电影的外面很客观的看这部作品。我会很冷静和理智,可能更客观一些。而你可能有很多东西割舍不掉,拍的东西觉得哪里都好,最后哪都不肯下剪刀,下不了这个狠心。”所以我觉得在后期在合作的过程当中,米哈尔科夫除了在创作上有很多他独到的东西。
“这部电影本身讲的就是一个试图通过一个人性的角度和人文的情怀去感受和关照那个年代的人。我觉得人性的东西爱情的东西以及包括战争的这种残酷的东西凶残的东西,这些理解起来都没有障碍。俄罗斯人名也曾经经历过战争,他们有过切身之痛。战争背景下的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中国有东方的特点俄罗斯人有西方的特点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这么一个过程”。
按照计划,《战火中的芭蕾》将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全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