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矗立在市中心的纳希莫夫将军广场。混凝土墙上雕刻的是奋起抵抗希特勒敌军的士兵浮雕。
在1941年年底,德国军队进入克里米亚要冲。作为扼守高加索含油区的要道,克里米亚半岛具有战略意义。德军于1941年11月11日首次尝试攻打塞瓦斯托波尔。对城市的强攻持续两个星期,以失败告终。
敌人在11月的战斗中未能取得成功,开始谋划第二次进攻。12月17日拂晓,在强大的炮火准备后,希特勒军队开始猛攻红军阵地。得益于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和居民们的自我牺牲精神、英勇与坚定,这次进攻也被击退。
在1942年5月开始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时,法西斯分子20万大军和1000多架飞机压向塞瓦斯托波尔市,对城市进行了几万次狂轰乱炸。但城市保卫者们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发子弹用完,直到最后一滴血流尽。最后7月3日,在所有力量都用尽后,军队才弃守城市。
塞瓦斯托波尔英雄保卫者们博物馆纪念碑综合体经理瓦西里·沃罗京介绍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的意义深远。德军在包围和猛攻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减至30万人。
保卫者们使敌军遭受的极大损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了军事行动的进程,其中包括夺取北高加索,以及向石油产地纵深推进。德军在攻打斯大林格勒时也遭到削弱。
在占领塞瓦斯波多尔期间,法西斯分子把几万名塞瓦斯波多尔居民枪毙、火烧、抛海溺死,或暴力驱往德国。尽管占领体制极其残酷,但城市居民从未停止过同法西斯分子的斗争。
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多尔解放行动开始于1944年春季。5月5日,苏联军队开始进攻,最艰难的战斗发生在撒彭山地区。这些事件为“1944年5月7日撒彭山强攻”独特透景画奠定基础。这幅透景画是“英勇保卫和解放塞瓦斯波多尔国家博物馆”的一个项目。
撒彭山山脚下自1970年起起燃起长明火,该地段兼有透景画与方尖碑,逐渐形成统一的建筑群。这里还辟出公园,搭起看台。过去几年来,共有2500万人参观过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