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俄新网记者高懿洁
和风轻舞,阳光灿烂,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初夏,莫斯科迎来了一批不寻常的客人。他们带着数量和重量都很可观的行李,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和平日来俄罗斯的中国游客俨然不同。原来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聚焦俄罗斯》节目摄制组,为了纪念俄中建交60周年,并且报道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特地来此拍摄大型新闻专题片《聚焦俄罗斯》的。笔者有幸进入摄制组,与所有工作人员一起体验了"聚焦"的全过程。
一水印有"聚焦俄罗斯"标识的T恤,一排中国产的长城吉普,车的前端和侧面都贴上了"聚焦俄罗斯""中俄建交60周年"等字样。最有创意的是,每辆车的正面都印有两只硕大的白色和平鸽,它们张开红色与蓝色的翅膀,这一LOGO的设计巧妙的融入了俄罗斯红白蓝三色国旗,同时象征中俄两国如同两只白鸽共同在世界的蓝图上翱翔。这就是摄制组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5月30日,笔者来到位于郊外的"叶丽娜"别墅区,这是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为《聚焦俄罗斯》摄制组安排的住处。在这里笔者见到了前一晚抵达莫斯科的6位摄制组成员:制片人刘爱民、主编任涛、两位女性编辑、以及两位摄像。和笔者一起来的是另一位助理还有两名翻译。
显然,编辑+摄像+助理+翻译是每组的固定组合,两组人员将分摊《聚焦俄罗斯》的9个专题。这也是在各自介绍认识后的简短会议上宣布的。由于6月9日开始一部分人员就要飞往举办上合峰会的叶卡捷林堡市拍摄新闻和组织直播,我和另一位助理从6月初就要脱离专题组,为新闻组的工作做准备。
饭桌上,客人们对这个城市开始了最初的评价:
"我们一下飞机就被拉来了这里,见的都是中国人,吃的都是中餐。几乎没什么出国的感觉,不过这里的空气真的很好。"
"树真是多。"
"天很蓝,在北京根本不可能见到这么蓝的天。"
"这里的阳光有点儿北京秋天的感觉。"
"我觉得这里的草地上野草野花参差得长倒蛮好的,不像在国内,所有的草坪都被剃得齐刷刷的。"
在对莫斯科自然环境进行赞赏的同时,唯一令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到不适应的,是这里白昼太长的现象。
"这里天黑得实在是太晚了,叫人睡不着觉。俄罗斯男人寿命短,会不会和这个也有关系--休息得太少。"一位摄像调侃说道。
吃毕早餐,摄制组人员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每组编辑开始向各自的助理和翻译介绍选题和最近两天的拍摄计划。其实第一天并没有特别的拍摄计划,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节目宣传片提供素材:拍摄长城车队从莫斯科标志性景点前面通过的3组镜头。
经过中午的讨论,确定下来的这3个景点分别是:红场、莫斯科大学和胜利广场。莫斯科大学和胜利广场的拍摄我们并不担心,最后一组镜头原本计划把地点设在沿河桥,用背后的克里姆林宫做背景。这时摄制组成员还没有取得正式的采访资格证,不过为了拍到红场,决定还是搏一把。根据俄方协调人的建议,我们起草了一份文件,请俄方各界对摄制组的拍摄予以通行和帮助。确保每辆车配有一个懂俄语的人,持有一份文件,大伙有点儿战战兢兢的出发了。
幸运的是,司机顺利把车辆开进了瓦西里斜坡,没有受到警察的骚扰,我们成功拍摄到了车队在红场前面驶过的珍贵镜头。
值得一提的是,摄制组开始发现白昼长的好处了:户外拍摄的时间变得更充裕了。
第一天的工作圆满结束,笔者和《聚焦俄罗斯》摄制组最初的"亲密接触"也要告一段落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会陆续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中国媒体人在俄罗斯的点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