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和外媒—公正还是偏见?

关注
7月30日,韩国电视台播出公开奥运会开幕式的短片,这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作者:王筱明,媒体观察员

7月30日,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9天的时候,一则在韩国某知名电视台播出的时长两分零九秒的短片,在中国上下一片迎接奥运到来的期待和展望的气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则短片公开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中包括入场仪式,主火炬点燃在内的一些重要细节。短片一经传开,迅速引起国内外舆论广泛的指责。国际奥组委公开表示,该电视台的举动破坏了奥运会有史以来与媒体一贯达成的,不提前泄露开幕式的内容的默契,也"夺走"了人们期待惊喜的乐趣。北京奥组委也对此表示"失望"。随后,虽然该电视台为其行为正式向奥组委提出道歉,但奥组委仍表示将考虑是否对该电视台实行相应制裁。

随着这一"奥运偷拍门"事件的发生,世界范围内的各方各界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被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撩拨起的关注和期待已经上升到了顶点。而在北京奥运期间的中外媒体大战,也正式宣告开始。

据国际奥委会提供的数据,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全世界将有数万乃至数十万人汇集到北京,见证这个世界上最盛大的体育节日。在这其中,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将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将有25000名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北京奥运。吸引各国记者的,除了这场盛大的体育赛事之外,还有奥运会的主办国--一贯看起来神秘又遥远的中国。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各国友人和众多的外国媒体,东道主中国做出了积极的准备。无论是在日坛公园、世界公园和紫竹院公园开辟奥运示威区;取消"保证播出安全"的30秒技术延迟,实现赛事实时直播,还是对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一系列外刊的解禁,都显示了中国通过奥运会这个契机向世界开放的努力。

在以上诸项之外,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一向被视为"外媒禁区"的天安门广场也对国外媒体亮起了绿灯。这意味着在奥运期间,外国转播商可以开着卫星转播车在北京及其他奥运协办城市自由行动,就任何新闻进行现场报道。同时,奥运组织方还努力为来访的记者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笔者此前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进行采访时,就对其周到的服务和先进的设施赞叹不已。

不可否认,以上的种种不能掩盖掉在中国的许多部门中仍然存在的,不喜欢或不善于跟媒体打交道的现象。并且,由于奥运安保工作的要求,媒体,包括中国媒体和外国媒体,在完成奥运的报道工作时,要经过多重的审批和检查。当然,我相信,在国际范围内的盛会中,这样等级的安保工作并不只出现在北京奥运会里。

但是,应该看到,中国在面对媒体,包括国内和国外媒体,时所做出的努力和进步。这一点,在这个不平静的2008年有着尤其明显的体现。这种努力在西藏骚乱事件后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向国内媒体公开当地情况,随后又组织国外记者赴藏采访就可以看出。而在随后的汶川大地震时,前往灾区报道的中外媒体记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人为的限制。也正因为如此,来自四川灾区和地震救援工作的报道得以在第一时间传向世界,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关怀,为救灾工作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而世界各方在对四川灾区表示同情,给予救援的同时,也对中国政府在新闻自由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现在,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给了世界各国媒体一个了解和关注中国的长达2个月的机会。然而在这2个月当中,要带着有色的眼镜,凭着对一些细节的臆断在偏见的路上越走越远?还是放下成见,用公正,客观的视野去报道一个或许不完美,但是真实的中国?这个问题放在每个新闻从业者的面前,拷问着我们的职业道德。应该看到的是,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家违背了新闻道德,破坏了大家对奥运会期待的媒体,事实上成了一个最大的输家。

而更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北京,还是第29届,都只是一个冠词,离开了奥运会本身,将不代表任何意义。因此,我认为,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媒体大战中,回归奥运精神,用客观,公正的视野去除偏见,才是媒体工作者应有的准则。

作者观点不代表俄新社观点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