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争夺战引发北极“圈地运动”

关注
北极地区石油储量超过1千亿吨,这比俄罗斯石油储量还要多出2.4倍

作者:俄新网记者黄轶男

俄罗斯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军事预测中心主任阿纳托利·齐加诺克日前在《独立报》发表文章,认为围绕北极地区蕴含的丰富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已经打响,北极地区和北冰洋沿岸国家纷纷加入对北冰洋海域的争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关注。

众所周知,北冰洋海域埋藏着世界上近25%的石油和天然气,还有丰富的金刚石、金、铂、锡、锰、镍和铅等矿藏。据联合国提供的数字,北极地区石油储量超过1000亿吨,这比俄罗斯石油储量的综合加起来还要多出2.4倍。

北冰洋沿岸国家包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格陵兰岛),此外,冰岛、瑞典和芬兰也被认为是极地国家。中国对北极地区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中国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了一个研究站,并两次派遣"雪龙号"破冰船前往北冰洋。

目前,该地区各国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主要是涉及对资源的争夺。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冰洋沿岸国家可以建立3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是领海的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问题,则需要由沿岸国家把关于海底的资料提交给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进行审议,在委员会提出建议后,联合国才能确定大陆架所在位置。

2007年8月初,俄罗斯派出以奇林加罗夫为首的北冰洋考察人员,前往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8月2日由奇林加罗夫率领的考察组分乘两个深海潜水器,抵达北冰洋底,在深度达4000余米的洋底成功进行了土壤采样,并将一面钛合金制作的俄罗斯国旗插在了洋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进行的北冰洋底考察工作。

俄罗斯声明,这次考察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土壤采样证明,伸向格陵兰岛的罗蒙诺索夫和门捷列耶夫海岭在地理上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延伸部分。如果联合国承认俄罗斯对这一海域的主权权利,那么俄罗斯就可以对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进行开采。

其他北冰洋沿岸国家出于类似动机,也纷纷加入对这一海域的争夺。继俄罗斯之后,加拿大宣布投入巨资组建北冰洋海岸巡逻队,美国也派出考察人员赴北极地区进行考察。虽然美国尚未加入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美国从未放松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实际上,北冰洋沿岸国家在这一地区的争夺由来已久。1977年,挪威把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周围200海里的范围宣布为经济专属区,此后在斯匹次卑尔根海域前苏联,继而是俄联邦和挪威就展开了对渔业资源的争夺。还在苏联时代,前往这一海域作业的苏联渔民就被政府告知,如果遭到挪威海岸警卫部门的拘捕,不要签署挪威方面提供的任何文件,以防止挪威方面用此先例,来说明这一海域属于其经济专属区。至今还有俄罗斯海军的巡逻舰艇在这一海域巡逻,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在此作业的俄罗斯渔民。

1977年,加拿大宣布其北方岛屿之间的海湾为领海,但美国对此表示反对,美方坚持认为这一海域属于国际公海。80年代中期,当美国海岸巡逻队的船只试图穿越这一海域时,引发了美国和加拿大队这一海域归属的争论。最终在1988年两国签订协议,规定美国海岸巡逻队只有在征得加拿大方面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穿越这一海域。

目前加拿大计划出资70亿美元建设一支北冰洋海岸巡逻队,以此保护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领海主权和主权权利。这支巡逻队里将包括8艘巡逻舰艇和17艘破冰船,海岸巡逻队的编制也随之扩充至900人。

加拿大和丹麦对汉斯岛的主权争议已经有30余年。这个布满石头的小岛位于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之间,两国之间的争端虽然没有发展到武装冲突,但是经常开展"旗帜"战争,丹麦和加拿大的考察人员轮番登岛,宣布对这个岛的主权。最近围绕着汉斯岛大有冲突升级之势,加拿大在岛附近海域进行了军事演习,加拿大国防部长还亲自登上汉斯岛,这招致了来自丹麦方面的抗议。此后,丹麦派出"图卢哈克"号前往这一海域巡逻,宣示对汉斯岛的主权。

美国在阿拉斯加驻有2.4万名军人,建有3个陆军和3个空军基地,此外还有一些海岸巡逻设施。美国认为,目前的这些力量是不够的。在西雅图,在第13海岸巡逻队还备有三艘破冰船。按照美国2008年的财政预算,划拨给海岸巡逻队的资金共达87.26亿美元,其中1个亿用于破冰船的维修保养和使用,同时还计划扩充海岸巡逻队。

作者观点不代表俄新社观点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