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年”中文报道新闻奖获奖作品展(八)

关注
本文荣获“俄罗斯年”中文报道新闻奖评选活动最佳社会文化文章奖第二名

本文荣获"俄罗斯年"中文报道新闻奖评选活动最佳社会文化文章奖第二名

俄罗斯汉学家华克生盛赞俄罗斯国家年活动

期待中俄文化交流胜过1950年代

普京总统的这次访问非常需要,非常适时,非常有益,将全面推动俄中两国间的密切交往与全面合作,并将之推向更高的水准。我本人不是政治家,不是商人,作为一名老汉学家,我更关注总统本次访问所包含着的人文交流内容。我相信,随着"俄罗斯年"以及"中国年"活动的举办,我们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人文交往水平将超过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水平。

--华克生22日晚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

中国文化让我身心年轻

"我今年就要80岁了,不过,你看我像80岁的人吗?告诉你一个秘密,能够让我保持年轻心态和外表的,就是让我一生都为之魂牵梦萦的中国文化、中国风情,还有伟大的中国人民。"

坐在记者面前接受采访的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就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最年长的、如今已经桃李满天下的中国文化与翻译理论教授沃斯科列先斯基。老人还有一个引以为豪的中文名字--"华克生"。

"应该说,在2005年秋天,我的中国朋友就已经提前给我过80岁生日了,他们告诉我说中国人过虚岁,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我毕生都要感谢中国文化,它让我结识了那么多的朋友,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中俄两国今明两年互办国家年活动,我希望活动取得成功,让我们子孙后代永结友好,让俄中人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与王蒙王安忆热线联系

走进华克生教授的家,第一个感觉就是走进了中国文化迷宫。在他住宅的所有房间里,靠墙均排满了书橱,挂满了中国各类饰品和画作。记者看到在书斋的一个角橱里,放着一把手折扇,扇面上题写着李白的五言绝句:"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月明落谁家。"这是中国著名作家李准先生访问莫斯科时赠与的艺术品。华克生认识许多中国作家,并与他们保持着密切书信往来,这些人包括舒乙、王蒙、王安忆、刘心武、余华等。他最近一次去中国,是2005年秋天。他作为研究王蒙创作的外国专家应中国海洋大学邀请前去做学术交流,并到上海去会见王安忆等当代作家。

有趣的是,华克生教授的儿子华克胜,也是汉学家,目前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在我的影响之下,我的太太、女儿、儿子都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俄罗斯汉学研究出现断层

俄罗斯的汉学研究与教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水平之高也曾居世界领先地位。对此,华克生指出:严格地说,在1970年代之前,在欧洲居于遥遥领先地位。俄罗斯汉学研究人数之多、研究成果之精、教学水平之高,是法国、德国等汉学研究大国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是由于历史、社会和政治等诸多原因,近30年来俄罗斯的汉学研究与教学与其他欧洲一些国家相比,已经显现出落后之态,这一迹象让俄罗斯的汉学家心急如焚。

华克生教授表示,现在俄罗斯从事汉学研究和汉语教学的人,正处在一个断层阶段,即老一代的专家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新一代的研究者还没有能力承担起接班人的重任。仅以莫斯科为例,现在在大学里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人,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而且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开设汉语课的学校有莫斯科大学、友谊大学、莫斯科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莫斯科高尔基现代文学院。

愿为"汉语热"发挥余热

但最近几年有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那就是在大学里选学汉语的俄罗斯学生人数每年都呈增长势头。

华克生分析,随着对华交往的日益深入,现在在俄罗斯的许多大公司、大财团、银行和旅行社,汉语人才简直成了"稀缺商品"。这一社会需求导致俄罗斯大学里在几十年后又一次出现了汉语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汉学研究后继有人了。我认为,中俄文化不能出现断层,我们这些老人有义务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培养一代新人"。

《文汇报》带我了解当代中国

华克生教授是文汇报记者站的常客,他定期从记者站取走寄来的《文汇报》和有关中文杂志。老人说:"恰恰是上海《文汇报》给我提供了给学生讲授汉语语言与翻译理论课的最鲜活素材......可以不夸张地说,莫斯科亚非学院的很多学生,都是从《文汇报》开始接触中国现代语言的,从这张报纸接触并了解中国社会变革的。"

"国家年"要让年轻人多沟通

华克生教授认为,与19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相比,现在在莫斯科的书店里,介绍中国的图书、工具书、小说和杂志,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现在的俄罗斯青年人,对中国的了解十分有限,而且很多信息非常片面。在莫斯科大学里学习汉语的学生,实际上很希望了解变化中的中国,了解变化中的语言文字,了解中国青年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了解中国发生的一切。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让年轻一代相互了解生活在边界对面的人们,想什么,追求什么,阅读什么,习俗是什么。我认为,只有让年轻一代相互了解了,我们的国家关系才能牢固"。

希望普京女儿成为新汉学家

华克生教授3月22日晚兴奋地告诉记者:"我最近两天一直在密切关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的报道,并对普京总统本次访问取得成功表示由衷高兴和激动。"

老人特别提到普京总统在访华前告诉中国记者他的女儿都在学习武术,而其中的一个也确实在学习中文。普京当时说,"我完全理解她,因为她有可能原汁原味地了解贵国的文学以及丰富的精神和哲学遗产。"华克生教授对此非常兴奋,认为这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语言已经引起俄罗斯年轻一代人的高度兴趣,他说:"我希望总统的女儿能够成为新一代汉学家,让俄罗斯的汉学事业薪火相传。"

人物简介:神往东方文化翻译中国文学

华克生教授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老一代中国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是莫斯科大学著名的汉学家。50多年中,他曾经参加翻译出版了《儒林外史》、《金瓶梅》、《西游记》、《三言两拍》、《十二楼》以及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王蒙先生的著作集,他是公认的俄罗斯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权威者。

1945年卫国战争结束后,华克生考入莫斯科一家航空技术学校学习机械专业,出于对东方文学的异常神往,他毅然转学进入苏联军事外语学院学习汉语,之后又进入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1957年,他首圆中国梦--他被苏联教育部派遣前往北京大学进修汉语,曾经先后师从王力、周祖谟、林庚和吴组缃等中国顶尖学者,后在导师吴组缃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着手翻译《儒林外史》,并完成了副博士毕业论文--《伟大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成了苏联在这所著名学府里攻读中国文学副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在北大期间,他曾经参加过修建十三陵水库,参加过大炼钢铁运动,曾经有幸到中国各地去旅游,接触各个阶层的人士和他们的生活现实,耳濡目染了中国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华克生一生中曾经多次到过中国,"文革"期间还在苏联使馆当过一任外交官。

(作者为《文汇报》驻莫斯科记者姜辛)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