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边境、与美紧张关系加剧——明年中国将会面临什么?

© AFP 2023 / SAM YEH台湾
台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3.01.2023
关注
世界已经不是第一年在一个改变了常态的状态中度过。 疫情和地缘政治大国间的政治矛盾不断加剧,对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和供应链的下滑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正屏住呼吸期待着:结果将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最终开放、经济增长是否复苏,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对抗是否会进入尖锐阶段。可见,这将是一个经济正常化和继续对话与日益加剧的政治紧张局势相结合的一年。
美国“遏制”战略的关键要素是在美国政治对手的边界周围制造紧张点。就中国而言,这个紧张点主要是台湾海峡。美国总是试图挑衅对方,但这样做不是让其做出明确的尖锐反应,而是有一个选项:接受这种现实,或者对自己面临的恐惧和风险做出强硬的反应,国际人道主义和政治研究所的专家弗拉基米尔·布鲁特对俄文版 RT表示。在他看来,华盛顿仍会竭力将局势推向临界点,但这样做是为了将所有责任推给对手。 俄文版RT采访的专家称,台湾仍将是美国在未来几年采取的“遏制”中国战略的关键因素。华盛顿将继续武装台北并挑衅北京,为的是一旦爆发冲突好指责北京制造事端,并为其扼杀中国经济以及在中国周边开展军事活动的行动提供“合法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尽量可能(如果不是很有可能的话)推迟哪怕是潜在冲突的可能,就不足为奇了。高等经济学院教授鲍里斯·科甘在为《论据与事实》报发表的评论中指出,目前北京正押注台北新任市长蒋万安作为国民党代表在台湾总统选举中获胜。他倾向于与北京进行更具建设性的互动。
Flags of the US and China are placed ahead of a meeting between US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Sonny Perdue and China's Agriculture Minister Han Changfu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6.12.2022
美国不得不认可中国构建新发展模式进程
《论据与事实》报还就中国经济是否能够从大流行中复苏以及中国将如何应对 covid 管控取消后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评论。鲍里斯·科甘表示,这些限制性措施是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和市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今年中国经历了创纪录的预算赤字,2022 年的 GDP 增长预测已从 5.5% 下调至 3%。中国经济的低迷、被封锁和入境限制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汉学家列昂尼德·科瓦契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零容忍”政策是出于社会因素。强行封城是为了避免医疗设施负担过重,这些设施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经不堪重负。可以说,大流行初期实施的限制性措施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但是取消管控也会导致严重问题。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将难以避免地导致发病率上升,人口活动减少,地方劳动力短缺和物流的中断。该报认为,中国从危机中复苏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但中国全面开放是必然的,应该会在2023年年中实现。就目前而言,“零容忍”政策的解除令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大幅上升。 该报写道,恒生指数11月上涨27%,外资开始回流。
中国将取消入境隔离,出境游的春天是否到来?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7.12.2022
中国将取消入境隔离,出境游的春天是否到来?
《生意人报》的商业观察家叶夫根尼写道,上周举行的中国和澳大利亚外长会晤可能会改变全球煤炭市场的平衡。2018 年堪培拉出于所谓的安全考虑叫停华为在本国开发 5G 网络,中澳关系此后急剧恶化。而莫里森政府呼吁对中国爆发的 COVID-19 进行国际调查导致两国间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作为回应,中国出台了一项非官方禁令,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炼焦煤和其他一些商品。澳大利亚炼焦煤和动力煤在中国进口中的份额分别为40%和60%,但在中国实施禁令后,被澳商家被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国家的出口商所取代。澳中煤炭贸易的恢复可能会打击俄罗斯出口商的利益。2022年,欧洲拒绝购买俄罗斯煤炭后,根据中国海关1-11月的数据,对华供应量增加了67%,达到105亿美元。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煤炭质量不相上下,但由于制裁,俄罗斯原材料现在比以往更难找到市场。一旦澳大利亚恢复对华供应,竞争会进一步加剧,这可能会让俄罗斯的煤炭的打折扣。但正如《生意人报》文章作者指出的那样,进口商对澳大利亚煤炭的争夺,使其价格开始上涨。日本和韩国传统上一直在购买它,此外欧洲也正打算用澳大利亚煤炭部分取代俄罗斯煤炭。《生意人报》的文章最后写道,地缘政治很可能已经对商品流动产生了无法轻易改变的影响。
澳大利亚与中国建设性对话,能克服美国因素吗?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30.12.2022
澳大利亚与中国建设性对话,能克服美国因素吗?
与此同时,印度国内政治冲突仍在继续,原因是政府本月早些时候对印中边境冲突的反应。反对派仍在指责莫迪政府优柔寡断,与中国相互勾结。 执政党被迫澄清。事实上新德里与北京的关系已经成为印度国内政治的人质。 印中边境的紧张局势已持续多年。 由于矛盾太深,任何一方都想让步,因为这将意味着自己的形象受损和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正如政治学家叶夫根尼·特里福诺夫在 《Vedomosti》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的那样,印度和中国都不需要形势激化,所有的行动多半仅限于力量的展示。印度在军事上明显不如中国:与中国不同,印度没有自己发达的军工联合体,其武装力量在装备方面也不如中国。在与中国对抗中,印度可以依靠美国,但印度对西方的态度比较复杂。对殖民时代的记忆还历历在目。 让印度远离公开的亲西方路线,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也是其原因之一,包括在印军赖以生存的武器领域。而中国主要关注的是台湾周围的紧张局势,对印度加入自己潜在对手的圈子不感兴趣。
俄罗斯卫星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