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新领导人承诺与大陆恢复对话

© AP Photo / Chiang Ying-ying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8.09.2021
关注
上周台湾国民党举行了领导人选举。选举结束后,该党将由前台北市长朱立伦领导。在今天的外媒综述中,我们将了解对国民党新领导人有何期待,以及他将如何影响台海两岸的关系。另外,我们还要看看西方媒体有关中国房地产市场情况及其对经济稳定影响的报道。了解为什么一些分析家预测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最后,让我们谈谈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堪培拉将如何在其政治承诺和经济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先来谈第一个话题。据路透社报道,国民党新任主席朱立伦承诺首先与中国大陆恢复对话。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开始恶化。去年国民党在台湾领导人和立法院选举中落败。来自对手的民进党人努力说服岛上民众,投国民党的票无异于投给中国大陆。台北前市长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后表示,国民党的政策不会是民进党的“软化版”。换言之,国民党新任主席承诺对与大陆的关系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具体来说,朱立伦表示,国民党将努力与中国大陆建立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电贺朱立伦获胜。路透社指出,习近平和朱立伦曾于2015年在北京会面。当时朱立伦承认台湾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是各方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去年输掉选举后,国民党内部对党的未来政治发展一直存在严重分歧。路透社最后指出,朱立伦承诺他将领导国民党团结起来,消除所有分歧。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债务危机的风险?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6.09.2021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债务危机的风险?
摩根士丹利投资部门全球首席战略师鲁奇尔·夏尔马在《金融时报》专栏中表示,恒大的困境表明,中国对其他国家面临的所有资本主义缺陷并不陌生。 夏尔马以描述全球债券市场的趋势开始了自己的文章。他指出债券收益率正在下降。这通常与不同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关。夏尔马认为,当恒大陷入困境时,利率下降的真正原因就很明显了——市场负债累累。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 2008 年美国和欧盟经济体的债务大幅增长。危机过后中国陷入债务浪潮。从那时起中国家庭和企业债务增长了 100%,达到 GDP 的 260%。 2016年中国已经处于危机边缘,但问题得到了解决。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缓。其次,中国花费了巨额外汇储备来稳定经济。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的增长并没有像预期的那么快。科技巨头出手相救,其增长不是以债务为代价,而是以他们自己的创新为代价。科技行业现在占中国经济的 40%,是 2016 年的两倍。尽管如此,债务问题依然存在。即使与中国经济规模相比,恒大的问题当然不算什么。其3000亿美元的债务仅占中国经济信贷总量的0.6%。但事实是,有时并不需要很多东西来引发危机。美国的抵押贷款危机是在该行业积累了 6000 亿美元的债务之后开始的。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无法承受恒大的崩溃。这里中国政府将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家长式作风的滋长,以及社会正义的进程,的确不能让其出现崩溃。毕竟这样一来普通投资者、购房者等都会吃亏。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断地救助效率低下的公司。中国现在面临着和其他国家一样的问题。如果无休止地通过放贷来维持经济增长,那么借贷的资金量就会越来越多,而得到的回报也会越来越少。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CNBC 报道称,中国不太容易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但仍然申请加入是对抗美国的明智之举。值得注意的是,CPTPP 源于 TPP——一个最初旨在对抗地区影响力日渐增强的中国的贸易组织。中国要加入CPTPP,必须得到该组织所有11个成员的同意。近年来北京与一些CPTPP成员的外交关系明显恶化。此外,中国在使其立法符合该组织统一规范方面可能面临困难。例如,CPTPP 允许免费跨境数据交换,而中国最近通过的数据安全法禁止此类自由交换。要加入 CPTPP,中国必须限制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并使其劳动和环境立法符合该组织的标准。即使在程序上也不会容易。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可能会阻止中国加入 CPTPP,因为这些国家害怕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然而中国加入CPTPP的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美国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在华盛顿专注于安全问题并缔结一些协议(例如 AUKUS)的背景下,中国正将精力集中在经济和贸易。可见,中国申请加入CPTPP是针对美国的明智之举,旨在转移全球对地区安全问题的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问题上。 CNBC最后指出,很明显美国再次只是对具体事件做出反应,而不是主动提出发展议程,中国已成为决定事态主要发展方向的国家。


中国敲响CPTPP的大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7.09.2021
中国敲响CPTPP的大门
澳大利亚的确有可能成为中国通往 CPTPP 的主要障碍。堪培拉最近一直押注与中国对抗。但这对澳大利亚本身有何好处?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即使在澳大利亚政界和专家界也是如此。据《纽约时报》报道,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正在推行一项相当强硬的政策。如果说十年前堪培拉和北京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两国关系似乎在不断加强,现在澳大利亚的政策则越来越反华,偏向于确保军事安全。一方面,澳大利亚最近决定使用美国技术建造核潜艇,是堪培拉旨在捍卫自身国家利益、反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果断的举动迈出的又一步。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经济乃至社会形势都在受到与中国关系恶化的影响。农民们正在等待最终能够再次向中国出售他们的产品。中国企业对乳制品生产的投资已被澳大利亚政府阻止。甚至在气候问题上前途看好的科学合作也被搁置。澳大利亚的盟友为堪培拉鼓掌:似乎这能表明小国也可以重新调整与中国的关系。让我们向澳大利亚学习——这句话被越来越多地听到。但是需要考虑所有负面后果。社会中令人警觉的情绪正在增长,这对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几代人的华人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上出现不信任,紧张情绪增加。即使在经济上,后果还不是那么明显:中国无法很快找到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替代品。但从长远来看,澳大利亚面临着与中国不和的可怕后果,《纽约时报》认为。

(卫星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