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新学期开始,中国各地中小学生纷纷加强手机管理工作:安徽省宿州市下关中学3月1日发出《关于加强手机管理的规定》,提出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如确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可填写书面申请,如发现违规携带的,将由学校暂时没收管理;北京市教委要求,各中小学设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设施设备……在通知下发一段时间后,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有了明显加强,从现实来看取得了实际效果。
俄罗斯专家、莫斯科国立心理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奥布霍娃成人心理学”教研室副教授尤利娅·科切托娃认为,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她说:“我们不能完全剥夺孩子接触信息世界的机会。在当今世界,这很难,首先应教导孩子如何利用所接收的信息量,而不是剥夺孩子的机会和资源。
而且不要忘了,初始社会化的主要机构仍是家庭。孩子要懂得,是父母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应该信任父母,而不要认为父母对自己怀有敌意,只会驱策自己。一开始就了解网络环境的孩子是知道一定的规则和界限的。要让孩子习惯于运用各种信息平台和程序的文化,教孩子如何正确利用它们。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枯燥的。可以看看资料,看看电影等等,要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但消息指出,也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加强手机管理心存疑虑。有些平时不在学生身边的家长表示,希望孩子能够随身携带手机,这样有事能够及时联系;一些学生也反映,他们上学需要坐地铁或者公交,刷卡或者查验健康码都需要用到手机,不带手机去学校根本不可能……
科切托娃向卫星通讯社表示:“在当今世界,我们无法完全放弃电子产品。整个世界相互关联,风云变幻,现在,如果不用电子产品,我们无法做出任何信息行为。而且,这还关乎搜索那些往往有助于避免孩子陷入不良境地的信息和电子资源。”
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天津等多地学校推出灵活对策,避免“一刀切”。例如,山西长治推出电子学生证,可以实现亲子通话、让家长了解学生到校情况,还有一键报警功能;贵州贵阳第一中学针对有乘坐公共交通需求的学生,联合社区给这部分学生开具了有效的健康证明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还要求,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此外,通知还强调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
科切托娃称:“孩子将来具体能看什么,这很难控制。问题不在于手机本身,而在于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在于家庭成员之间是否能够沟通和信任。父母最初与孩子交流时的定位也很重要。应该让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危险,而这就是与孩子对话的出发点。与孩子建立这种对话应该由父母和学校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