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讲述中国如何在短期内抗疫成功,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此外,作者还对中国的成功为何令美国不安,以及美国如何在世界舞台上与中国对抗进行了阐述。
马斯洛夫本人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很想讲讲中国如何应对危机局势,使其在复杂的国际和全球经济问题背景下保持稳定发展:
“如果看这段历史,最初当问题出现时,对中国的攻击浪潮就开始了,这是美国煽动导致信息空间的不信任日益增加的结果。这种不信任在危机情况下加剧。我们不再相信真实的数字,但我们可以再验证,我们有真实的经济形势、GDP的增长和下降数据,还有医疗机构的采购记录。数字反映真实图景,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马斯洛夫认为,外国作家用中文出版书籍是一个复杂且费力的过程,尤其对于一本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中国政府政治活动的书籍。但是,俄罗斯作家出版中文书籍还是很常见的: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说明俄罗斯和中国相互理解,没有其他国家之间的‘疯狂抨击’。例如,许多美国政治书籍很少用中文出版。中国当然对外部独立专家的观点很感兴趣。”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吴非认为,像疫情这样尖锐的话题应当拿出来写,更何况俄罗斯和中国一样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大量努力。吴教授认为,各国可以通过这类书籍交流经验。
“我认为后全球化时代的头等大事就是波及全世界的新冠疫情,一直以来西方国家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对此的解释都有所不同。俄罗斯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也承担了抗击疫情的主要任务。而且当前俄罗斯与中国面临同样的境遇,研发的疫苗均被西方国家拒绝。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在疫情防控、对疫苗态度方面,中俄都遇到了一些相似的情况,也采取了一些相似的做法。这些相似的经验是可以在两国之间进行交流的,包括对中俄以外的西方国家进行阐释,比如到底该如何应对疫情。我想在后全球化时代,中国和俄罗斯的发展道路是整个世界发展道路中的一部分,在涉及应对新冠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道路上,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声音。与其把建议传递给西方国家,不如中俄之间先进行交流,可能会更加具有意义。俄罗斯提供经验和观点给中国,或许很快中国的观点也会出现在俄罗斯。中俄双方之间先取得共识,进而再与发展中国家达成一致,最后再同西方国家进行交流,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程序。”
自2019年8月以来,俄中两国在古典和现代文学作品翻译和出版计划框架内已出版图书百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