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您如何评价俄中关系现状,您认为今年两国关系发展中会有哪些亮点?
李辉: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中俄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和两国人民,以及周边地区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高层交往更加频繁、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政府间、民间各领域交流机制运行良好,两国友好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不断巩固,积极成果日益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
其次,中俄经贸合作正加快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农产品、油气设备等日益成为两国经贸领域新的合作增长点,中俄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已占俄跨境电商贸易总额的50%以上,这些都将成为中俄经贸合作值得关注的亮点。
再次,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大背景下,两国有关部门抓紧时间落实,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双方在能源、航空、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有望在今年取得更多进展,使双方战略互信的基础更加牢固。
最后,我还想特别指出,今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收官之年,两国新闻媒体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将继续通过举办论坛、交流互访、联合采访等形式,深挖创新合作潜力,拓展交流合作渠道,深化战略合作内涵,为推动中俄关系深入健康发展、促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二、您如何评价俄中经贸关系现状?2017年俄中贸易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李辉:经贸关系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双边关系的经济基础。虽面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贸易投资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2016年中俄贸易仍逆势实现回稳向好。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中俄贸易额为695.3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继续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更让人高兴的是,进入2017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的回升势头更加明显。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2月,中俄进出口贸易额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中国向俄出口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自俄进口61.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
中俄双方还着力实现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努力推进在能源、航空、航天、跨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战略性合作,培育中小企业合作,扩大和深化地方间的经贸合作,加强在多边和区域方面的经济沟通与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俄双方共同努力下,2017年双边贸易额仍将延续增长态势,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将转化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健康向前发展。
三、下个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请问主办此次高峰论坛的考虑是什么?中国如何看待俄罗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
李辉: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3年多来,"一带一路"相关合作稳步推进,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
我们始终强调,"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而且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各自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扩大地区投资和内需,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中方已向有关国家领导人发出了论坛邀请,并得到各方积极回应。我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们能踊跃报名,积极参加相关活动的报道,相信一定不虚此行。
四、中国"两会"上个月刚刚闭幕,请您介绍一下有关会议精神和中国政府下一步工作重点?
李辉:众所周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刚刚在上个月闭幕,会议通过的相关内容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有幸出席了相关会议,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理解与感受。
过去一年,中国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公共安全。
2017年,"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中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新的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中国人民将充满信心地走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同时,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愿与各国团结协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