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在以G20汉堡峰会(7月7日-8日)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不满中国对欧洲商业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指出这样中德关系将不能再实现互补。
他说:“中国对德投资规模很大,今年还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顾虑。中国目前投资高科技领域,这会导致中德经济合作丧失互补性。我们已经看不到可以合作的领域了,且这种趋势早已显现。”
大使指出,中国保护主义措施妨碍欧洲在华发展贸易投资,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
克劳斯说:“例如,保险公司不得不与中方联合注册,才能在华开展业务。此外,银行方面,每家分行和支行均须取得专门的经营执照。汽车行业的形势也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我们想把自己的汽车销往中国,就必须与中方开展联合生产。问题在于,他们想在相关企业享有特权。中国在走保护主义道路,欧美等大多数国家对此持统一观点,即所有这些措施都不符合WTO规定。”
欧盟和中国正在考虑签署投资协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访德时指出,中国支持自由贸易、自由投资,也许中德会在G20框架下发表相关声明。
德国大使指出:“我们呼吁中国领导人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开放国内市场之间‘寻求平衡’。”
克劳斯说:“这(一带一路——编者注)有些被低估,人们应当醒醒(意识到这一点)。”他还表示,其中一个顾虑在于,中国这一倡议主要面向国内推行。
他表示,欧洲企业希望参与进来,但中方往往会提出不利的条件。
他介绍称:“我们知道,在一些情况下,公司需要转让技术以获取参加项目的机会。”

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曾指出,中国不谋求全球领导地位,但有必要的话会承担该角色。他提醒,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众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国。如果中国不发挥作用,“世界就会变得更糟”,而这绝对不符合中国利益。习近平此前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演讲时呼吁世界各国对保护主义说“不”,提倡发展自由贸易,强调没有人能在贸易战中取胜。
多年以来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经贸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外,对中国而言,欧盟是主要技术供应国,也是第三大外资来源国。中国有4.3万个项目有欧洲公司投资,总投资额达到1153亿美元。中国对欧投资总额达到73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