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兼历史学家张生全的文章,就是如此刻板理解俄罗斯历史的一个例证--文中有许多大家熟悉的陈词滥调。实质上,它们都已在文章标题《车臣只是个小地方,又没有大国支持,为何让强大的俄罗斯惨败》得到体现。文中还有其他类似措辞。比如,莫斯科"低估了车臣的武装力量",因为为作战准备得不充分,轻视敌人,被获得民众全力支持的勇敢的车臣军人打败。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平静地分析一下。
在资金上支持或者对北高加索不同力量拥有影响力的车臣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的其他民族社团,在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后,车臣社会本身,也有复杂的氏族和部族结构,本身就很不统一。部分车臣团体在俄军一方作战,在为车臣独立而战的队伍中并不团结。
最后,俄罗斯本身在几乎整个90年代,尤其是在90年代上半期,几近崩溃。甚至许多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地区的政府,当时都不听联邦中心的命令,接连通过与联邦法律相违背的地区法律。当地官员试图保留尽可能多的税收份额。
当时的俄罗斯军队不应当被简单地看成是苏联武装力量的缩小版。承担此次冲突主要重担的俄罗斯陆军,远不是前苏军的最好部分。在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领土属于军区后方,而最好的部分不是在东欧,就是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可见,派往车臣的军人,准备得远不充分。
俄罗斯政府本身,在力争恢复国家领土完整的努力上,受到许多力量的影响。外部影响很大--国家当时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对该组织有全面影响的美国毫不客气地威胁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内外政策提出各种要求。除此之外,车臣独立也获得了土耳其、中东国家以及东欧许多有钱有势的政治团体的实际上的公开支持。它们都对车臣分裂分子给予了各种支持。
代表不同利益的"寡头"团体也对政府施加影响。俄罗斯政府机构在1991年动荡后还不健全,各部门的协调遇到诸多困难。
在这种条件下,当时的俄罗斯政府无法针对车臣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基于无组织的机构,以及薄弱的军事力量,俄罗斯领导人起初低估了形势的严重性,对车臣亲俄势力所抱的希望过高(虽然它们也很大)。在冲突初期,俄罗斯武装力量在自己的行动中就动用何种武器遭遇许多政治上的限制。后来,则相反,动用武力具有了无法控制的特点,但时而升级时而休战,给了敌方喘息的机会。
然而,以惨痛军政惨败而告终的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罗斯国家与社会上了一堂重要而有益的课。恢复国家治理,权利的中央化,成了国家政治的优先方向,并获得了民众的全力支持。国家最高层也越来越重视军队和特种部队的建设。努力排除外界对俄罗斯政治的干扰,俄罗斯后来转而奉行极保守预算政策,现在也是G20国家中国债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在民族和地区政策中,俄罗斯努力遵循把对形势的严格控制同对当地传统、宗教和习俗的尊重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少数民族领土实体的高度自治。
旁观者看到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可能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然而正像对待任何历史事件一样,应当更认真、更详细并在时代大背景下审视第一次车臣战争。对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地位来说,是一次不简单的考验,最终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台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