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移动支付在中国如此流行?原因是,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不仅仅是电子钱包。这是一个拥有许多服务的平台。可以用它支付物业费、预订和支付酒店和机票、挂号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能马上获得小额消费贷款。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4年中国仅有9.6%的成年人购买了传统的银行贷款产品,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哪怕是获得银行小额贷款都是不可能的。
最终,蚂蚁金服开始提供小额贷款。公司为了避免出现流动性缺口,鼓励人们借助余额宝向其存钱。公司推出此种产品没有错判,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除了把钱存在银行获得一点可怜的利息外,再无其他任何投资的机会。余额宝对存款额度也没有设限——可存任何数目。且实际上随时又可把钱取出来。结果余额宝成了全球货币市场的最大基金,其支配总额达2300亿美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执行研究员张宁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否认了这种担忧。在他看来,中国移动支付系统未必能在技术上成为SWIFT的竞争对手,因为不管怎样业务都是通过银行开展的。
张宁研究员说:“我认为不会完全替代。一方面,移动支付的确会在面对消费者的前端层面对SWIFT系统造成很大冲击,但是在中后台,移动支付的替代作用就不会这么明显。也就是说,尽管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系统同样需要关联银行账号,也需要背后的银行结算系统提供运行服务,但是移动支付系统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除支付、结算服务外,还能针对消费者需要配备其他理财类应用,以及针对商家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因此,移动支付系统会在前端对传统银行间结算系统产生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中后台基础服务层面,移动支付系统不能替代SWIFT系统。而且在面向企业的大额金融服务层面,移动支付系统对SWIFT系统的冲击也不明显。那么为什么移动支付系统在前端产生的影响力会让传统银行结算系统感到危机?例如,在一条商品的全产业链上,既有从事生产的实体企业,也有经营批发零售的单位。但是我们往往会看到,身边的便利店和超市经营情况很好,但是从事后端生产服务的实体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惨烈,且利润率非常低。这就是‘微笑曲线’理论的最好体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前端前台具有垄断性,其利润率往往会很高,距离消费者远的后端产业情况则相反。同理,银行间结算系统就属于中后端服务,所以,即便移动支付系统只是在前段拥有很大影响力,也会让银行间结算系统感受到很大压力。”
即使中国移动支付系统不会成为SWIFT的竞争对手,但也至少是对它的补充,中国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力必将难以避免的增强,这位中国专家指出。向国外推广移动支付,是中国“数字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有可能是非常成功的,考虑到“一带一路”许多参与国都是新兴经济体,在那里金融体系还很不发达。现在借助支付宝就可以在38个国家完成支付,包括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意大利、德国、甚至美国。